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母亲要去一里路远的朋友家办事,我很想跟着去,母亲不允许,我就在地上打滚哭……直到现在我都在怀疑,那次歇斯底里的哭喊让我声音变得如此中性。
父母无法让我的需求得到满足,我就会通过哭闹,抱怨,撒娇,发脾气来反抗。直到后来谈恋爱,也是用同样的方法,期待以此获得安全感和陪伴。
其实,现在,我还会用小时候的方法来处理感情和需求问题。
期望获得,其实期待从伴侣身上获得快乐和亲密感是合理的。
我们都渴望得到爱,其实,没有人能以我们想要的方式爱我们,除了我们自己。我们要学会懂得爱自己,给自己自由,才会变得成熟。
感恩自己的经历,正因为感情上遇到诸多所谓的问题,才会停下来思考这些问题,到处学习。
“抛弃受害者心理,充分对自己的遭遇负责,懂得爱自己,接纳自己”——心理学老师。
亲密关系基本心态是对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负责。
成熟关系的基础是喜悦、自在和灵感互动的结合。
保持明显的轻松和友善,不试图去改变对方,接受对方。
和他之间存在明显的意见不同,沟通不畅,但这些不会从本质上破坏我们的关系。
举个例子:如果因为他没有在假期陪我而大发雷霆,指责他没有照顾我的情绪和感受。其实,是我没有充分关注自我或者真正实现悦己。因为如果我们关注了自我的境界,我们会发现,虽然他没有满足我的愿望和需求,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满足。
可以寻找让自己快乐的事情,比如音乐,舞蹈,画画……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抱怨对方的行为上。
当我们把注意力投入到能够让自己快乐的事情上,不仅自己快乐了,也会让对方减少负罪感。
这就是所谓情感上的成熟——有足够的能力构建独立的生活。
伴侣不应该是爱与幸福的唯一来源。
满足我们的期待,讨我们开心,并不是他们的职责。
期待别人给予是个大问题,我们需要正视这个问题。
一、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音乐、舞蹈、阅读、写作、健身。一切能给我们带来愉悦感的事物都值得去发展,丰盈自己越多,美好的事物塞进生活,幸福感越多。从自身寻找幸福感,减少他人对我们情绪的控制。
二、交高质量的朋友,多几个知心朋友。
三、具备独处的能力。
当我们充分爱自己,才有能力去理解对方,爱对方。美好的感情才有可能发生。
后记:关于志同道合
与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是情感的绿洲,是在沙漠上跋涉一程后,重新恢复精力的地方。
从心灵成长角度看,丰富他人的事情,也是让自己感到充实。
我们相聚喜悦和爱将会照亮他人,创造不同。
爱中存在着被对方认知和理解的承诺。
志同道合者之间的和谐来自于内心深处感受的内在融洽,对自身阴暗面的明晰认知,以及放下和原谅的能力。
真正的情感独立来自于真正而充分的悦己。
“充分关注自我需求,并且具备满足自我需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