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在群里学《诗经》的时候,是把这篇当成开篇的,那时正是桃花盛开的时节。
桃花是最古老的花种之一,从上古到今,桃花也是出现在文学作品里最多的花,百度一下,桃花的古诗词就有几百首,想来但凡每个诗人(词人)都写过桃花的诗词。
桃花也是最常见的花,中原大地,春天的气息就是随着桃花扑面而来,田野上有些早起的野草还只是稀稀疏疏地露个头,树木还未发芽,绝大部分的树干依然是光秃秃的,明艳的桃花在黄土地上分外地夺目,灼灼其华,闪亮了沉寂了冬天的眼镜,就是乡野农夫也会赞叹不已,文人骚客自然是情随景出,自古以来桃花就是春天的代名词了,唐代周朴有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苏轼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名句,李白有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以桃花作为春天的象征的佳句层出不穷。
桃花是娇艳的花,以桃花比拟美人,或将美人比作桃花,无不以《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为始,其后才有 崔护《题都城南庄》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此后桃花运,桃花劫一系列的派生词便都是与女子关联了起来,到后来似乎愈演愈烈,桃花的明媚走向到浓艳,慢慢地居然有了风尘的味道。
回看《桃夭》,殊不知桃之夭夭只是个比兴的常规开头,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才是重点(敲黑板),可惜我们大部分人的眼球只被桃之妖妖吸引住了,在儒家经典《大学》里有很多引用《诗经》来说明其观点的句子,《桃夭》是其中之一,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可见《桃夭》其意在女子的德行。
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复用一“宜”字,旨在说明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都说一个和睦的家庭里必然有一个待人接物都恰到好处的女主人,此话绝对是真理。
治国在齐其家,齐家在修其身,可以想象《桃夭》里的女子定是位教养极好的女子,古代的大家庭里远是现代人所难以去想象的。其中错综复杂的亲疏远近都需要谨慎对待,礼仪章法也是规矩多多,只有慎独,才能修身,才能宜家,孔子他老人家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此话真是有些偏颇,男人们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女人不仅灼灼其华,更要宜其家人,却又不让其学大人之学,用现代的词来说就是想得美。
桃花还有一个更为美好的寓意,自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后中构建的世外仙境,是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理想世界,那里与世隔绝,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无忧无虑,千百年来一直令骚人墨客心驰神往。世外桃源成为文人雅士避世隐居的理想处所。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里又为这种理想化推波助澜,一提桃花岛便是美好而又清净之地。
再回到《桃夭》,再回到宜家,玩味之余,如果来年再到桃花盛开的地方,你想的会是女子的容颜,还是她的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