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生病开始,我和妈妈就觉得爸爸好像对花钱越来越谨慎,越来越小气,越来越在生活上面亏待自己,吃也不吃好的,也很久没买新衣服,让我这个原本想及时行乐的人都不忍心独自享乐。
上周的某个晚上,爸爸在客厅看电视打盹,恍惚醒来后发现电视坏了,幸好家里有更新换代下来的旧电视,于是爸爸把书房里不久前才刚修好的电视搬到了客厅。但或许是没有完全修好,旧电视的声音像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传过来,即使开得很大声,依然像是隔着墙壁,蹲在别人窗沿下偷听电视的感觉。
客厅是一个家的门面,而电视是客厅的核心,想着旧的坏了当然要买一台新的,更好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个角度看有机会换电视是一件好事。不过也不能随意和莽撞,“可以买贵的不能买贵了”,到门店看实物前,我和妈妈在网上看了市场上大概的价格和品类,定了大概的预算范围,还参考了各个平台购买电视防踩坑的资讯,期望不要因为准备不足而爸爸驳倒。
但终究还是抵不过爸爸的省钱之魂,在吃饭时给爸爸说我们预选了几款电视,当听到爸爸的预算时多少还是有点没绷住。
“1500元?!1500元买65寸4k电视?”我大为震惊,这和我了解到的市场价大相径庭。
“你上网搜下,我在淘宝都能搜到”,爸爸说。
爸爸说你了解哪些参数重要吗?我以这几天看的资料一一应对,然后结合我和妈妈心仪的款式说需要的参数都有的。
爸爸开始看平板,过了一会儿,他把平板递过来,说2000块的电视参数都一样,为什么要买那么贵的,我说那肯定是调校和算法不同。
我们从参数论到类型,再到需求和供给,性价比和品牌,供应商到售后……两个小时过后,爸爸实在没办法把我们的购买意愿打消,也没能将我们的预算打下来,气急败坏道:“讲黎讲去都系话我买得便咯。(说半天都是说我选得便宜咯)”
“是因为你选电视的要求只有价格。”
“买东西要讲性价比。”
“你那个不是性价比,是价比,谁便宜买谁的。”现在想来这句话有点冲,谁听了都不舒服。
经过了几天的鏖战,我选择了网商销量最多的那款,刚好符合我们(我和妈妈)的预算,我的逻辑是销量多的不会太错,就算错了大家一起错也没那么难受了,不患寡而患不均嘛。
讲这个故事是为了说明爸爸对金钱的重视,或者是对花钱的重视,这是对消费主义的顽抗,这和爸爸的成长经历有关,从小吃过贫穷的苦才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他也是这么教导我的,所以我印象中很少花钱买玩具,跆拳道课和吉他课也是软磨硬泡了很久才报名,但都是完成了一期的学习后没见到立竿见影的成效后,就没有下文。但在买书时,他却总是慷慨的,所以我买了很多书。无论是漫画书还是故事书。
而现在我没有了固定收入,生活变得不那么稳定,这些可能都是造成他对金钱更加重视,对花钱更加谨慎的原因。我们总说他不要那么省,不要亏待了自己。但或许他是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积蓄的准备。毕竟无法开源,只能节流。而他现在吃的更健康,更谨慎,对食物和对拒绝预制菜的更加执著,也是为我留一个更好的选择。
这样想来好像能理解他现在的行为了,他现在活着并不仅仅是为他自己,也是为了我,为了给我留好后路,为了给这个家庭留一条宽敞些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