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几天时间把吴晓波新出版的《腾讯传》读完,不太想去说腾讯如何V5,其中有些小点倒是挺适合个人及团队发展;遂整理发出来,大家且看且评;
1、要发展,还得看业余时间怎么用
腾讯的马老板就是位业余时间利用特别到位的人,在学校期间他就编写了一款图形化股票分析系统,后被一家公司以10W人民币收购(要知道那时候还是DOS的天下);毕业后他去了一家公司,利用业余时间于95年开通了惠多网深圳站,同年还兼任了《计算机世界》深圳的通讯员,包括后来的几位创始人张志东(创始人,腾讯高级副总裁兼科技总裁)、曾李青(创始人、曾经的腾讯公司首席运营官)等在腾讯初期除马化腾是以全职的方式,其他都是以兼职,业余的时间参与;
业余时间的充分利用是个人职业发展持续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细细看一下就会发现周边一些高手通常除了工作认真之外,业余时间也经常参加各种专业活动,进行一些职业上的深造;
2、程序员该何时退休?
最近华为要求交付工程维护员工年龄在34+的进行内部退休,年龄满45岁的留岗需要参与人力资源部的评估,评估合格方可留任;这一退休政策引起了整个行业的轰动,引发了身边很多这个年龄段的同事、朋友的热议;做为一家员工数已过17万的大企业,保持企业的血液新鲜太重要了,但做为个人而言很多人会觉得我把整个青春奉献给了公司,现在人老珠黄,却惨遭抛弃,何其哀也~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手拿两份OFFER,面临选择时出现了迷茫,他向我咨询该往哪边走,我就 问他你选择困难的点是什么?他说我换工作太频繁了(每个单位都待了两年以上),我不想在换工作了,我想找份工作稳定点,有向上空间,踏踏实实的多干点时间(我理解的多干点时间,可能是后半辈子,如果这个时间太长,我想最少也在5年以上);
我们部门是做企业项目、同时做一些自研产品孵化,多个项目并行的时候经常会面临人力资源短缺,项目进展遇阻,这时候管理层会在一起开会,协调项目、协调资源,我经常可以听到一些管理同事抱怨部门人太少,项目又都比较急实在没办法,我说那您怎么不分担些,得到的反馈是我都这么大年纪还干这些基础的活,有什么提高;或者说工作太具体了,自己搞不定:
对比上面三个例子,在企业当中确实有些人在职业发展的后半段相比年轻者会有些懈怠、懒惰;这是人之常情,年轻的时候拼命工作,好不容易爬上了职业的一个高点,还不歇歇?如果您也有这个想法,您就不要怨这个社会在你年纪大的时候抛弃你,公司在发展过程当中强制大龄青年退休。因为你选择了舒适,安逸,但企业要发展,要业绩,就算企业不辞退,迟早他也养不起您。另外我们选的这个行业本来流动性特别大,君不见国民岳父(百度)又从美国聘请了一位CEO,那位CEO年纪比您要大吧,他怎么还会有市场呢?还有人聘请呢?可想年龄不是问题。
那个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如果想保持行业的地位,和职业优势该如何呢?在《腾讯传》当中您可以找到些个人发展的轨迹或者说启示,程序员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除了可以在专业领域持续的学习、进步,做到某个领域专业,即使从一线退下来,在企业或其他领域做做培训,咨询也是大有可为(例如腾讯的前CTO张志东,退下来专注员工培养,当然也有可能就是让位);另外程序员在做到一个阶段,随着公司的发展企业通常很难让一个技术大牛只做技术,通常会安排做项目经理或其他一些管理岗位,在这角色转变过程中有些人会不适应,缺少新岗位应有的思考,其实这对于个人来说是个机会;任宇昕(互动娱乐事业群总裁)2000年刚进公司时任职WEB技术组组长,后由于腾讯在游戏上的战略思考,成立一个团队去继续游戏事业,团队成立初期,马化腾没有安排进行大规模的战略,只是成立一个特别行动组(在早期腾讯有过一次游戏经营路,但惨遭失败),新成立的行动组需要一个负责人,当时给任宇昕的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相对熟悉的互联网事业部,一个是去游戏事业部,任宇昕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游戏事业部,在新的岗位上任宇昕挑战联众,泡泡堂,研发QQ宠物直到后来的穿越火线等等为腾讯奠定游戏王国立下悍马功劳。如果换做你,试问你是否能做的比他出色,要知道任宇昕之前有过李海翔(前腾讯执行区总裁)等游戏试水未成功案例,做为一个程序员出身可以做出一个这样的业绩,其背后还是个人对于职业,岗位、产品的一个思考。
除了任宇昕的事例,在整个腾讯发展过程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如最近鼎鼎大名的微信之父张小龙;无不是从开发岗位上成长起来的,甚至现在特别火的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在腾讯内部也有很多是从技术序列成长起来的,腾讯内部也宣称马化腾才是腾讯最大的产品经理(导致后来很多公司老板也都这么宣称),他经常半夜邮件给相关产品线的负责人提很具体的产品优化需求。所以个人在发展过程中,不防也考虑下产品路线;毕竟得用户得天下嘛;
3、腾讯的产品就靠抄?
腾讯背靠QQ这个强大的用户群,市场上起来什么业务他就会去抄袭,而且模仿后总能赢,是这样吗?且不说腾讯在电商领域、搜索领域的失败,就说说腾讯抄袭的产品开心农场,大家玩的应该都感觉腾讯在产品迭代上特别快,很短的时间就会出一个新版本,所以在抄的过程中也有融入创新,产品体验甚至比原创要好上不少。
腾讯有个非常有名的10/100/1000法则,产品经理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有如此负责的产品团队再加上高效的执行不成功也难;试问贵司的产品在规划或做产品时是否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