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介绍了临界知识为什么重要和怎样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本期详细介绍寻找自己的临界知识时需要哪些方法以及实践这些方法的样例模板,让我们能够快速从知到行实操起来。
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的两个心态
心态一:绿灯思维
1.红灯思维:一听到不同的观点就消极处理。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
2.绿灯思维: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
在上百万年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当面临压力时,我们大脑的交感神经进化出了要么恐惧(threat)要么备战(challenge)两种反应机制。这就是红灯思维和绿灯思维的根源,当别人对我们观点提出质疑时,大多数人容易进入恐惧状态,并把这种质疑理解为对自己的否定,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我”和“我的观点/行为”绑定在一起。其实,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是不一样的——我的成长来自“我的观点/行为”的改进和提升,而别人对“我的观点/行为”提出意见,正是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
心态二:以慢为快
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先找主要矛盾,把细枝末节放一边,集中精力攻克主要矛盾,把80%的时间,花在20%的重要问题上面。不要为了在别人眼里如何如何而放弃自己真正的成长,保持好自己的节奏,人生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学习本质上是一个改变我们假设的过程,因为我们的所有决策都是在自己的假设下做出的。我们的所有观点、结论,本质上都是一个假设。观点和结论的好坏,取决于我们的假设与事实相符的程度。思考肤浅,也是在某个错误假设指导下行动的结果。而学习,就是不断调整改变我们的假设,让我们在正确的假设下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1. 反思: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
复盘每一天的决策都是在什么样的假设下做出的,又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我们要追问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自己事后解释为什么。每天快结束的时候,静静地坐下来回顾一天:今天,有什么事情,让我开心?为什么?今天,我有什么事情没处理好?为什么?假如我没有这么做会怎样?我还能有其他的做法吗?
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而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
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至少起着三方面的作用:
(1)发现知识误区;
(2)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3)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每日反思之八个习惯:
1.积极处世:我们有选择的自由
□越是在逆境的时候越需要积极
□只有了解事实才有真正的积极
2.先有目标后有行动:以终为始
□要让自己看到目标实现的样子,要谈论目标最终的样子
3.要事第一
□保持思考想要取得的目标才能知道什么重要
□学会拒绝才有时间做要事
□拖延或者委托不重要的事情
4.双赢思维
□只有坦诚,才能建立双赢的基础——信任
□不被自己的观点和直觉反应控制,才能耐心地理解对方
□双赢的前提是信任,信任的前提是沟通事实、描述愿景、共同为目标努力
5.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
□只有自己先有空杯心态,悬挂假设,才能增进理解
6.协作增效——第三种选择
□让别人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共同找到解决方案
7.不断更新
□“刻意练习”理论对我的启迪就是要用新的方法训练自己、培养团队
8.请教达人,知识迁移
□举一反三,就是学习、记录、思考、实践、反思、总结、链接、实践的过程
提升反思能力大概有三个方法:
(1)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2)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3)培养记反思日记的习惯。
2.以教为学
第一,因为要教别人,就会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
第二,教别人的过程,是一个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
第三,教别人之后,别人提出疑问、质疑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识。
3.刻意练习
尽管专家级水平是逐渐练出来的,但是关键在于受训者必须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才能真正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刻意练习的重点在于: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知识能力单元;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
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
1.记录
记录是联想、启发、归纳、演绎的过程,是调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去重新理解过去一天发生的事情。
“写”与“记录”是不一样的
记下会议内容,摘抄读书笔记,这种书写,如果不进行有意识的组织与目的化的话,对学习能力的提升,帮助就很有限。你只是在看,并没有观察。同样的道理,你只是在写,并没有记录。
如实地记录过程
坚持把每一天认为重要的事情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获得如下两个价值。
价值一:形成丰富的材料来吸取教训,加速成长。
价值二:记录的时间跨度越长,就越可能看到更深层的规律。
如实记录的时间够长,就能够让不那么清晰的规律线索逐渐清晰;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我们的生活变成精彩的案例集。
主动思考,挖掘看不见的关系
记录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是一个挖掘看得见事情背后看不见的关系的过程。
1.当时思考时,我考虑这件事情的目标了吗?如果考虑了,当初的目标是什么?
2.在这个目标下,我当时考虑了哪些因素?现在看,这些因素合理吗?有遗漏吗?
3.我当时为什么会这么考虑?各种因素中,哪个条件发生变化,结果可能不一样?
4.最后的结果和我的预期之间有什么差距?为什么?
2.定期回顾
回顾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周\月回顾模板
1.本周或本月的目标与期望是什么?
2.实际情况如何,比预期好还是不好?
3.为什么?
•做得好的原因是什么?做得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当时我的假设是什么?)
•如果现在重新做,将会如新的假设有什么不一样?
•“跨领域经验”的类比与借鉴:思考自己遇到的问题可能与其他领域的哪些问题相类似,他们用了什么解决思路和方法?他们的假设是什么?这个假设的原理是什么?对我认识问题的方式有什么借鉴?
4.总结经验。
•有效的假设,是在什么样的前提下有效的?我未来一定要记得避免不考虑条件地乱用这次有效的经验。
•哪些假设这次验证是错误的?哪些行为是未来要坚决避免的?
•哪些假设是这次想到或者借鉴的,接下来要尝试应用的?何执行?新的假设有什么不一样?
•“跨领域经验”的类比与借鉴:思考自己遇到的问题可能与其他领域的哪些问题相类似,他们用了什么解决思路和方法?他们的假设是什么?这个假设的原理是什么?对我认识问题的方式有什么借鉴?
年度回顾——检视基本思维方式和激发灵感
年度回顾,能够帮助我们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下,更容易看清错误的根源,从而更好地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
1.审视我们现在所处的状况。
•让我们现在骄傲的事情是什么?
•取得的成就是什么?
•遇到的困难与障碍是什么?
2.用三条线索记录过去10年的关键事件。
•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重要事件
•发生在家庭、公司或自己所在机构的重要事件
•发生在全局(组织之外,包括国家、世界)的重要事件
3.看看这些事件有什么关系,它们如何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哪些因素比其他因素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如果我当时采取其他行动,可能有什么不同?在类似的背景下,其他人采取过什么行动?有什么值得我借鉴的?
3.付费购买
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增进认知深度。而影响我们提升认知效率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二是用于学习的时间。
对应的处理策略也就有两个:一是通过“买书”提升学习内容的质量;二是通过“买时间”增加有效学习的时间。
总结
现在你已经掌握了寻找临界知识的两个底层心态,三种指导方法和三种具体执行技巧。新的一年,让我们一起调整心态,尝试积极主动、关注重点;让我们一起做好记录并持续反思定期回顾;让我们以教为学,输出的同时增进自身成长;同时,对核心的、精品的内容可以首先考虑用钱来转化;重点是加深我们对自己核心知识地理解,搭建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认知框架。让我们一起着手自我提升与改变,认真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