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为《城南旧事》读后感】
林英子分不清天空和大海。她分不清金红的太阳,是从蓝色的大海升上来的呢?还是从蓝色的天空升上来的呢?
我和林英子一样,也分不清好人和坏人。要知道我可是一个成年人呀!那么,七岁的林英子分不清好人和坏人也就显得不奇怪了!
世界并非是非黑即白的纯色。白天,有金红色的太阳,有青山绿水,有白墙黑瓦;晚上,有银白色的月亮,有漫天繁星,有霓虹街灯。一切自然的、人文的景将我们的世界点缀得如此烂漫而精彩。
在这样一个并不纯色的世界里,人的情感世界也十分复杂,人的行为也说不上绝对的对错,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或许,我也如同才入学的林英子一样人,还不懂得辨别是非吧。
林英子家的斜对面,是一所空房子,里面没有人家住,宋妈不知从哪儿听来的,说这所房子总租不出去,是因为闹鬼。在闹鬼房和另一所房的中间,有一块像一间房子那么大的空地,长满了草,里面的草长得比墙高。
林英子第二次到草丛中帮方德成和刘平捡足球时遇到了收买破铜烂铁小伙子。他说话的声音仿佛有点发抖,人也不肯站起来,但是林英子知道他身后有一堆东西,不知道是不是那天的铜茶盘什么的。作者在此处通过小伙子的声音和动作写出了他的紧张,为后文埋下伏笔。
伏笔暗示了小伙子就是林英子的爸爸妈妈口中的贼,但是心思单纯的林英子并不知道。会看相的李伯伯说过:“嘴唇厚厚墩墩的,是个老实人相。”林英子眼前的小伙子就是这么一个人,所以她交了他这个大朋友。就连事发后,人们都说:“小子不是做贼的模样儿呀!人心大变啦!好人坏人看不出来啦!”连大人们都分不清他是好人坏人,林英子又怎么分得清呢?
“我就是小时候贪玩,书也没念成,后悔也来不及了。我兄弟,那可是个好学生,年年考第一,有志气。他说,他长大毕了业,还要漂洋过海去念书。我的天老爷,就凭我这没出息的哥哥,什么能耐也没有,哪儿供得起呀!奔窝头,我们娘儿仨,还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呢!唉!”大朋友叹了口气,“走到这一步上,也是事非得已。小妹妹,明白我的话吗?”
林英子怎么会明白呢?她是多么一个善良的人呀。她曾经也做过类似以偷代帮的事,她偷了妈妈的金镯子送给秀贞做盘缠,让秀贞带着妞儿(小桂子)去找亲爸思康。
“我那瞎老娘是为了我没出息哭瞎的,她现在就知道我把家当花光了,改邪归正做小买卖,她不知道我别的。我那一心啃书本的弟弟,更拿我当个好哥哥。可不是,我供弟弟念书,一心要供到让他漂洋过海去念书,我不是个好人吗?小英子,你说我是好人?坏人?嗯?”
在林英子看来,为了朋友,是要倾尽全力帮助的。她的大朋友现在就在做这么一件事情。
“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很难分。”林英子抬头看看天,对大朋友说,“你分得清海跟天吗?我们有一课书,我念给你听。”
好人?坏人?林英子确实分不清,就像他分不清海跟天一样。她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的大朋友就是“偷人东西”的贼,她只知道他为了瞎眼的妈妈和有志气的弟弟在努力“做小买卖”。
当大朋友因林英子的无心点引而被憋了好几天的便衣抓走后,妈妈让林英子写一本书,说一说一个坏人怎么做了贼,又怎么落得这么个下场。
林英子当场反抗,她不要这样写,她要写《我们看海去》。
“将来,等我那兄弟要坐大轮船去外国念书的时候,咱们给他送行去,就可以看见大海了,看它跟天有什么不一样。”
将来,林英子会分清天和海吗?肯定会的,虽说“海到无边天作岸”,但那也仅仅是视觉上的岸,天和海之间,距离很远呢?
将来,林英子会分清好人和坏人吗?大概会吧。从情感上来说,每一个人,都不是纯粹的坏人,他们都有自己的苦衷;每一个人,都不是纯粹的好人,他们的所作所为,总免不了给他人带来困扰,或多或少。
但是,好人和坏人之间,确确实实是隔着一条线的,只要不越线,就不会被判定为“坏人”,这条线,叫法律。每个人,无论做什么,都必须守住法律所允许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