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带淘淘出去旅行是去年十一,那时他2岁11个月,同时带了双方妈妈,全程比较愉快。
这次五一是我们小家庭单独出游,淘淘3岁5个月,4月30日出发,行程5天4晚,后三天比较头疼。此行印象深刻,因为我和老公都不得不直面育儿问题。
一、先说我的感受,在养方面奶奶是主力,在育方面,近期做儿保的时候,医生问平时奶奶带得多还是妈妈带得多,我们没有马上回答,可能都觉得不相上下吧,但是我应该是占据了更大一部分吧,这是其一。其二,从生下淘淘开始,我就立志要做一个好妈妈,也看过一些心理学方面的文章和书籍,自以为略懂一些,甚至有些时候还站在“道德高点”去评论其他人育儿的“失败”或者说是“不足”,比如三舅家。所以,此次出游,淘淘集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我感觉压力很大,同时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对自己也非常自责,觉得自己有难以推卸的责任,特别是儿保时候医生“言下之意”说淘淘缺少规矩意识,我就更觉自己育儿的失败。
但好的一方面是,我的这种“挫败感”不是觉得自己失败,而是真心担心育不好孩子,想要改变。
二、再来说淘淘暴露出的问题。
第一件事。5月2日,我们去澳门,因为前一天晚上住的大床房,淘淘睡中间,估计有点热,晚上一直翻身没睡好。第二天很快就困了,早上出门又比较晚,所以过了关到新濠影汇已经 11点过了,然后淘淘就直接睡午觉到1点半左右。因为他早上中午都没吃饭,我很担心,各种脑补他饿晕了的画面,沿路也赶紧给他补充牛奶、面包、蛋挞,但后两者他都吃得比较少,说想要吃饭。后来找到一家可以吃下午茶的地方,那时已经快三点了,我赶紧点了两个饭以备他选择。结果坐下后,他就开始玩筷子(当作海底小纵队),饭上来后也不吃,我一方面真的怕他饿,同时也怪他说话不算话,另一方面老公刚接了新房漏水的电话,心情不好,我们俩的气场也不愉快。两方面的原因交织,就批评他为什么不能好好吃饭,他依然不吃,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或者说那一刻没有更好的精力和心情去想办法,脑中就直接冒出不如就打手心吧。结果打到他的大拇指了,他开始不依不饶了,示威性的大哭,最后引来了服务员说“不如你把他带到洗手间处哄吧”。我心理负担不大,老公觉得挺有舆论压力的。到了洗手间,他又哭了很久,我跟他道歉,他说不要跟我道歉你批评我(很长一段时间了,他哭的时候就会说反话,比如我不吃奶了,我不要这个玩具了,妈妈我不要你了等),我最终是通过戏谑的方式哄好的,比如说他的哭声像白鲸,海豚,海狮,海象等,转移注意力。
其实这样一写不来,我觉得自己不对多一些,是自己情绪先失控的,他哭估计是觉得自己并没有错到要挨打的地步,觉得很委屈很愤怒。我觉得他有问题是:1.不吃饭2.说话不算数3.示威性大哭,而且哭得没节制。不吃饭严格来说不是错,他没有感觉饿当然可以不吃,但是后两者就算到现在我还是觉得有问题。特别是多次哭得没节制,老年人会说“哭huan了”,但我并不认同,就如老公说的,每次哭这么久,就说明哄得方式有问题,问题解决得不好。的确,在他大哭的时候,我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平复他的心情,基本就是“吓,哄,讲道理”,奶奶一般吓为主,比如保安来了、抱娃儿的来了、虫来了,爸爸也会说闪电来了,我不赞同吓的方式,但是认真想一下我也有用,比如“再哭妈妈就生气了”之类的。我采用的哄不是满足他之所以哭的需求,而是转移注意力,当然了,我也不知道这种方式对不对。
第二件事:5月3日去情侣路的海滨公园。玩沙玩得很开心,旁边有个哥哥用桶做了城堡,正值他激动得满场飞,用手上的小飞机东戳戳西戳戳,然后就戳到了小哥哥的城堡。哥哥看到,说:不要弄(或者还说了些什么,具体没听清)。然后我也对他说:淘淘不要把哥哥的城堡弄坏了哟。他就很生气的过来了,我开始讲道理:淘淘,城堡是哥哥做的,你要他同意了才能玩。就像你的小汽车,如果其他小朋友来给你弄坏了,你也会生气的对不对。但是他始终很生气,我越说他越生气,还用小汽车来打我的眼镜。这次,我选择了不继续说,用手机跟老公沟通。我们一致以为是当众说伤了他的自尊心,但是也不确定。然后老公又说:哥哥也不对,不懂得分享。最开始他听了也不高兴,越听越打,后来慢慢平复,最后把玩沙的切刀也“放”在了哥哥的城堡边,美其名曰为“我送给他了”。然后就跟我们走了。晚上睡觉前,他都能好好跟我聊其他的话题,包括在澳门的哭闹,但是面对沙滩的事,他不愿说生气的原因,而且仍然是生气的表情。我现在想想,也有可能是他还不懂怎么和小朋友玩,比如他很期待姐姐们来家里,但是别人来了后,他因为不知道怎么和小朋友玩,就表现得“不乖”,别人拿起什么都说这是我的这是我的,你不能玩。细细想来,他跟小朋友的相处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我想原因就是1.不知道怎么和小朋友玩2.家里交流氛围不够融洽)
第三件事,本来想着5月4日早上起床坐飞机,但是和今天早上起床的情况差不多,就写今天早上的吧,更加清晰一点。早上我看他还在睡觉,就自己起床赶紧去洗漱。还在刷牙的时候听到他叫我,我也马上回应了,并站到他面前说你醒啦。结果淘淘就开始发脾气,把床护栏的一端都踢了下来,我知道此时会胶着很长一段时间,就先去继续洗漱。他一个人在床上。再回去时,仍然在生气。我提醒自己好好说话:我们起床了吧,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在等你了。你昨天不是没看到夏家路吗,今天在幼儿园就可以看到她了,还可以把你带的玩具送给她。他踢腿,我不上幼儿园,我就在家玩。我顺着他的话说,那你在家玩什么呢?他说就在床上一直躺着。然后说妈妈你走,你去上班。我说那我走了,你会不会想我呀?他说想。我说那就是呀,我就不走了帮你把衣服穿好。他继续生气,说你走呀。我说:走哪去?走小飞象的妈妈走的地方吗?(我们一起看过的电影,小飞象妈妈被带去了很远的地方)他显然在思考,说不是。但是依然很强硬的说你走呀。我就说是去客厅吗?他点头。我看转移注意力无果,也不想继续胶着,同时想让他平复一下,就出去了。
奶奶进去了,又是一通胶着。然后淘淘就光着脚出来了,看到我吃饭就生气的说,你不吃饭不吃饭。让他进去也不同意(持续时间太长了,都快忘了具体的细节。应该是后来也进去了,踏进卧室门就说要穿黄色的衣服,我说没有黄色的衣服,有一件仙人掌的衣服,上面也有黄色。不同意。又说穿红色衣服,我说已经洗了,不过有一件红色衬衣。也不同意,非说要穿洗了的衣服,现在就穿。继续胶着,我又走了)。。。后来看到我要上班去了,又跑出来说妈妈你不上班,还有起床的五件事没有做。我进去后开始第一件事换衣服,第二件事调牛奶。但是时间真的很晚了,我也想趁机让他知道自己做的事是要承担后果的。于是就进去告诉他,淘淘今天实在太晚了,妈妈该去上班了,剩下的事情奶奶帮你做,以后要注意,早上的时间有限,要和妈妈一起做完五件事,就不能在床上吵闹。他光脚追出了客厅,说,妈妈我以后不这样了,一言为定。然后把我往房间里面拉,我一边说好的,记住了,以后不能这样了,一边说但是今天不行了,今天太晚了,妈妈要上班。然后就走了。
哎,这就是今天早上。1.莫名发脾气(早上起床没看见我?不想上幼儿园?分离焦虑?)2.胶着时间太长,一家人都很疲惫。
但是刚才老公打电话给奶奶,说我们走后他各种卖乖,各种我们平时要求他做的都主动做,然后还跟奶奶说知道自己错了,下次不会这样,并主动要去上幼儿园。老公分析:这可能是叛逆期的一种心理现象,越想和你玩就玩越反着来,就像青春期很多男孩子会去捉弄女孩子,常常是被打被骂了才舒服,就是想要吸引注意力。老公分析淘淘可能是太依赖我了,想要以各种方式吸引我的注意力,发脾气、哭闹都是手段,因为我会去关注他,他想要无限的关注。是否这样,我不能确定。
其他小孩在老人面前撒泼打滚,不讲道理,不听招呼。我们家的小孩情况正好相反,在我面前撒泼打滚,不讲道理,反而是在奶奶面前规矩多了。
三、面对淘淘暴露出的问题,我们一致觉得是性情大变。以前也有发脾气,但激烈程度没有这么大,持续时间会短一点,淘淘的反应是哭而不是记录的后两件事是生气,而且一旦有眼泪落下来马上自己擦干,不允许自己哭(其实他哭了还好办,哭了就柔软了,能听进道理)。面对这些问题,奶奶说要信一下迷信,我也认可,但是养育方面出了问题也是肯定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和父母互为镜子,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所以才有说法是:养育孩子就是不断提升自己,成长自己,修复自己的过程。我也很想进一步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潜意识,了解自己为什么是现在的模样,进而改变自己,活得得更简单快乐和自得。我最大的问题,据老公说是性子太急,强势,或者说是好强。对于这一点,我现在不敢全盘承认。而且就算我真的表现强势,背后也是有原因的,应该向上找潜意识的问题。同时,奶奶又多次指责我带娃太“软”,说有的孩子服软有的服硬,需要好好收拾一下。(我觉得现在1.坚持自己温柔而坚定的态度,面对淘淘的问题不能以吼他打他来让他“听话”“屈服”,还是要以讲道理为主。生气的时候就让自己跳出来,以旁观者的角度冷静的想方法,就像《好老师胜过好妈妈》一书所说,要随时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的,要理智理性。2.不能温柔有余,坚定不足,也就是要强化规矩意识。)
而我和老公最大的问题应该就是对父母不够尊敬,家庭缺少自然和谐温暖的交流氛围和情感流动。而且这可能跟我们的原生家庭有关吧,我们对父母的“不认可”还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