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里那青涩却坚定的抉择 翻看简书,看到一个有奖征文活动,以“学生”为主题,写一篇青涩年少舍不得删除的记忆和学生时代恋恋不忘的回忆。
时间已经过了,截止到5月13日,没有机会参赛了。但也写一写吧,那青涩的回忆。
我的童年赶上了文革的尾巴,到我上学时刚好赶上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知识和文化慢慢深入人心。懵懂的年纪就伴随着秋季,丰收季节里,听说村里某某家孩子今年考上了什么学校(一般都是中专中专以上)的消息。耳濡目染,考学、走出农村去成为我们那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就这样,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步步来到了高中,走到了高中最后冲刺的阶段。
那时候的男女同学交往非常少,有限的一点接触也仅限于互相借一下文具,问个题什么的。这种情况能擦出火花的可能性并不大。
虽然很难擦出火花,但这种环境却孕育着得天独厚的青涩的感情。
那时候因为身材不高,排座位一般都是前排,还不是靠中间的位置。课堂上盯着老师讲课,偶尔往老师讲台下方看一下,一个留着短发的柔弱女生,一动不动地盯着老师,时而停下来,低头在笔记上写上什么。她很瘦弱,我记得站起来时,她的腰是弓的,是长期伏案学习导致的,也是那个年代缺乏营养所特有的特征。那时候很多女生都是那样瘦瘦的,似乎勾着腰的样子,整个班里几乎都是这个样子。唯一一个例外的是高一时一个留着长长马尾辫的女生,因为比别的女生胖,挺腰而显得非常惹眼,走路时一条马尾在背后俏皮地跳来跳去,活拨可爱。只可惜高二分班之后她学了文科,以后就没有再见到了。这也是班里唯一一个不显柔弱而被人记住的女生。
这个坐在前排中间位置的柔弱小女生异常勤奋聪颖,她的成绩几乎每次都在前五名;我当时成绩感觉还算可以,但也只是偶有几次进入前十,还都没有进过前五。为了向这位女生学习,也为了增进友谊,经过一番筹划,我找了一道似懂非懂的数学题,勇敢地去向她请教。
当我有些战战兢兢地把数学卷子放在她面前,向她指出那道题时,她竟回头对我轻轻笑了一下。我看清她白净的脸上架着一副金丝镜架的眼镜,镜片轻薄,是有些高级的近视眼镜,右手理一下脸颊的短发,一手按住试卷,一手手指指着那道题,认真看起题目来,一边说:“这道题我还没做,我先看一下吧!”几根纤纤的手指就在那道题目上从左到右,下一行又从左到右地慢慢滑动。她的手很白很嫩,指甲长长的,指尖精心修剪过,尖尖的衬出手指更加修长;手指在卷子上滑动,像极了几根象牙雕出来软玉春葱。忽然拿起笔在纸上写一下,再停下来,笔翻转过来,笔帽指着题目的某处点一下,思索片刻,接着再在纸上写一写,最后停下来,示意我稍微靠近些:“你看,应该这样……”,从头至尾讲解一遍。
像这样以问题为幌子,行接近女同学的目的,我还策划实施了好几次,每一次她都认真地看,耐心地讲。她没有发现什么异样,我也每次问完就走,没有过多停留。
本来就已经是冲刺阶段了,时间很快就来到了高考,那时是7月份的7、8、9三天,舍生忘死的三天,没日没夜的三天,也几乎是晕头转向的三天。结果出来了,她考上了北师大,我却不得不走进复习班。幸运的是,经过复读,我也走进了一所大学的校园,虽然不比北师大,但在我们村已经不简单了!
青涩年少时有多少记忆是舍不得删掉的呀!学生时代再也回不去了,庆幸的是我们有考学的初衷,有人生的抉择。
走过的路已化为一个风景,曾经的坚持和抉择会继续照亮我们前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