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是治国安邦之基,治理是制度运行之要。2025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次会议聚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基层治理指明了新方向、注入了新动力。
作为组工干部,深感使命在肩,必须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内涵要求,以务实举措推动基层治理水平整体提升。
深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这一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指明了方向。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目标,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主课、必修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见行见效。通过建立健全“班子领学、集体研学、辅导助学、个人自学、岗位践学”五学联动机制,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化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
同时,要压实基层党委对所辖党支部的全覆盖、全过程指导责任,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经常、认真、严肃地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在严肃的组织生活锤炼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
夯实基层基础,提升组织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加强基层监督是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坚持补短板、填空白与提质量、强功能并举,不断增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夯实乡镇、村(社区)书记抓党建主体责任,保持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相对稳定,持续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精准派驻并管好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优化整合“组团式”帮扶资源,盘活本地要素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面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要持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深化拓展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工作成果,对照精简考核、规范借调、清理牌子证明等措施逐条梳理,开展“回头看”,健全长效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推广“吹哨报到”、“接诉即办”等做法,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勇担当、善作为。
要着力提高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质量。紧紧围绕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上走在前、作示范,深化政治机关建设和模范机关创建。
认真落实“两个一以贯之”,推动党的领导贯穿企业治理全过程,完善高校及院系党政议事决策制度,健全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强化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任务落实。
锻造骨干力量,提供人才支撑。“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面对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发展环境,必须打造一支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能力落实“十五五”规划各项任务的骨干力量。
要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推进党员队伍建设,持续锻造靠得住、顶得上、过得硬的先锋队伍。突出抓好流动党员管理,全面落实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和流动党员的责任,用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流动党员的精准管理、动态管理。
要扎实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储备、培养教育等工作,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把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纯洁党的组织、保持党的肌体健康。
要根据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和不同群体党员实际,积极推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当先锋作表率。
要聚焦增强基层监督效能,推动乡镇纪委监督的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通过规范化为监督立信,法治化为权力塑形,正规化给治理赋能,使基层权力在规范、法治、正规的监督下阳光运行,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根基牢,则事业兴。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绘就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基层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扎实推进基层治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