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的热潮,韩延发了!


相信大家都看过或即将要看《动物世界》了,作为最近的爆款,想错过这部影片都难。

(这篇为片后文,不过没什么剧透,以下为个人拙见)



其中,李易峰周冬雨的出演都不是吸引我的地方,甚至有些担心。


对,包括周冬雨。


周冬雨的表演的确情绪足够到位,但不同的妆容下面流露出的还是同样的性格和脾气,看多了有点腻。



《动物世界》宣传中最为抓人的还是导演韩延


他的前作《滚蛋吧肿瘤君》虽不是太戳我的点,但在当时的印象中是非常独特的一部。



而在《动物世界》的宣传中,乐高车戏也是力度大又十分精准的一笔。


用乐高模拟的车戏,配上激情的bgm,能让观众肾上腺素上升。


已经十足体现了韩延对想法的执行能力和对影片画面的把控功力。


这才让除了李、周粉丝之外的路人观众看到该片子。


▲分镜、乐高、实拍对比


像是车戏、列车屠杀,他们会在分镜的基础上,做一遍动态预览,用动画的形式更直观地与各部门沟通,最后才落地实拍,非常严谨。


能有钱请维塔公司做特效,韩延可以说是很幸运了。



除了车戏,把原著动漫现实化也是难度极高的一项任务。


有些制作团队,认为改编动漫就是让还原度越高越好,能极大程度地保留原粉丝。


但这样是非常突兀的。


如果把《名侦探柯南》里小兰姐姐的尖角发型直愣愣地搬到现实中,怕是要谋杀柯南吧。



我们来看一下韩延在原著动漫与现实的平衡上所做的工作:


1.将主角开司形象立体化。


除了原著有的"给朋友做担保而欠下几百万",还添加了植物人母亲、护士女朋友,使开司上船的理由更充足,是影片的优点。


可同时也让游戏前的铺垫有些冗长,尽管加了小丑暴走的段落,但依然掩盖不了这个缺点。


如果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讲清楚就好了,可以在与朋友的对话中就把妈妈和女友的部分提及,加快节奏。


周冬雨再在片尾客串一下,也能成为惊喜的彩蛋。



2.添加小丑形象。


小丑的暴走把主角和动物世界隔离开,在精神上使主角成为正面形象,去摆脱前戏设置的无能印象。


除了精彩夺目的视觉设计,小丑是最大的亮点了。


不过没有被用来推进情节,只是开司的幻想,有点可惜,否则就是魔幻现实了。


当然了,导演有自己的想法。



3.提出“我有病”。


将脑袋里的一些飘逸思绪归结为“我有病”,让主角主动承认这一点。


 “突发奇想”在动漫中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行为,不管是自我幻想也好,官方吐槽也好,动漫迷容易接受。


但在普通观众眼里就可能会有些突然,甚至可以说是“有病”。


所以韩延直接让主角自己说出“我有病”,先自黑一把,观众就无法事后吐槽。 


这种处理方式可以扩大受众,动漫迷也不会介意,也能让普通观众接受。



原著动漫《赌博默示录》中,石头剪刀布游戏总占九集。


其中前戏只占一集,后八集都在比赛。


缩短了赌博理由,加长了比赛过程。


主角因为压力和煎熬,在剧中经常崩溃流泪。


哭泣这件事,说它夸张也不夸张,毕竟输了只有死路一条,哭很正常。


也能渲染气氛,将观众代入,可如果次数太多了也的确招人烦。


▲《赌博默示录》开司


而《动物世界》完全舍弃了压力情绪的表达。


没有多少主角心理煎熬的画面,就少了看原著动漫时的压抑感受,也就缩短了比赛过程。


显得“赢这场比赛”太容易,其中的挫折、反转都有点走流程的嫌疑。


而且动漫中比赛时间带来的压迫感更强,因为钱是比赛一开始就借的,利息要比电影版多得多。


这点电影版比较弱。



整个影片看下来,对李易峰没多大印象,也没有我期望中的演技飙升,顶多不会出戏。


主要还是视觉上的突破让人惊喜,它的色彩运用、运镜方式……都走上道儿了。


这次韩延是真正火了一把,名气打出来了。


新一代的国产,可能就靠你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张老照片,上面有照相师的题字:共同前进,1985年。所以,不难知道相片的拍摄时间。照片上便是我们兄妹四人...
    克里希那静修阅读 3,860评论 1 33
  • 文/二刚 假如此生都是为了寻找 在这个婆娑世界里 与你相遇 在无数的星辰里 寻找立足的黑地 千万次...
    狐狸的眼睛阅读 1,287评论 0 0
  • 下班后,百无聊赖 ,随处走走找点吃 ,放眼望去, 万家灯火,却不见一眼见着就有食欲的吃食。随意进入一家 原先常去的...
    fbc82606f558阅读 3,968评论 0 1
  • 幽兰(平水韵) 空谷幽兰静,柔条慢展枝。 花香闻咫尺,粉落晓风窥。 备注:一二句动静结合;三四句嗅觉到听觉,由近及...
    良柳如烟阅读 3,085评论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