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仁,韩国史上最年轻的青龙影帝。
由他主演的《燃烧》,一亮相就刷新了戛纳有史以来的场刊评分,超越2016年的《托尼·厄德曼》拿了3.8分的好成绩。
2018年岁末,他的另一部电影也上映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部电影——
《国家破产之日》
有人说这部电影,看见了刘亚仁就安心了,因为他就是质量的保证,其实这部电影卡司超强,众星云集。
金惠秀,大钟奖影后,百想艺术大赏视后,韩国人心目中阿姐级的影后。
徐俊豪,韩国数一数二的硬底子演员,《ALL IN》中李秉宪到美国赌城的“麻吉”。
赵宇镇,大热剧《孤单又灿烂的神-鬼怪》中倍受观众好评的金秘书扮演者。
就连配角,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席扮演者也是大名鼎鼎的文森特卡索,曾经凭借《头号公敌续集》获得法国电影奖项最高荣誉的凯撒奖影帝。
加上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这种具有大片基底的故事元素 ,真是想不爆都难。
上映首周就以106万观影人次登顶票房冠军,把一众好莱坞电影拉下了马。
让我们回到1997年的韩国。
虽然那时候亚洲金融危机越演越烈,但韩国表面上看好像丝毫不受影响。
媒体整天大幅报道韩国加入了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排名第32位,面对迅速变化的国际竞争,韩国作为亚洲“成长神话”并没有结束。
真是一派欣欣向荣,谁也不会想到危机来得这么快。
春江水暖鸭先知。
韩诗贤(金惠秀饰),韩国银行货币政策小组组长,最先发现危机来临,首先韩国兑美元的汇率,一直在跌破记录,众多外资纷纷逃离韩国。
而国家的巨额短期借款到期却被告知不允许展期,国家破产迫在眉睫。
与此同时,另一个人尹学正(刘亚仁 饰)也意识到了危机。他就职于某金融公司,他发现他的老客户乔森撤出了在韩国的投资。
他偶然听到了一个电台节目,节目中说有听众来信说妈妈的店好几天都没什么顾客,哥哥的工资又被拖欠,爸爸破产了。
看来经济形势确实不像电视报道中那样好啊!
为了证实自己的看法,他顺藤摸瓜摸到这个电台总部,发现了两麻袋的观众来信,全部都是吐槽经济形势不好,日子难过。
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对国家的经济形势做了一致的判断——国家破产之日仅剩一周。
并且两人还做了一个相同的决定——辞职。
只不过辞职的原因却天差地别。
韩诗贤辞职是因为她多次跟政府管理金融业的高官汇报国家的经济情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却被否定拒绝,她不愿与其同流合污。
政府官员置中小企业与普通百姓于不顾,忙着跟大财阀商议如何通过这次危机进行经济改革,把既得利益最大化。
为了保住大企业和财阀,国家最终以丧失经济主权为条件接受IMF救助,虽然最后国家没有申请破产,但却造成了国家的耻辱。
政府不仅没有控制住市场经济的动荡混乱,反而成了欺骗与隐瞒的最佳代言人。
而尹正学辞职是为了投机,他辞职是他笃定这个国家要完蛋了,他要去做自己的生意了。
而他的生意就是发国难财,在国家破产前夕拿韩元换美元,韩元越贬值手上美元越值钱;
接着用对赌协议做空国家,又在大家急用钱抛售房地产的时候,大量低价买房、买资产。
平安渡过金融危机不说,还逆势而上成为了金融新贵。
除了上述两条主线之外,还有第三条主线,甲秀(许俊豪饰),小企业老板,在这场危机中他就是被政府抛弃的那一撮人,生意伙伴被逼得上吊自杀,自己也差点扛不下去,把房子都卖了,还借了贷款。
韩国电影在黑政府的路上是越走越远,政商勾结,高官们一个个以权谋私。
说起来这还要感谢这次金融危机,因为这次危机后上任的金大中总统,为了发展文化产业而进一步放宽自由创作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1998年,韩国政府取消电影的剪阅制度,代之以国际通行的分级审查制度。
此举彻底激活了韩国电影人的创作灵感。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
回到电影本身,电影在节奏上处理得非常出色。
影片中三条故事线,虽从未正面交过手,但氛围却始终剑拔弩张,节奏紧凑,各人物主线衔接自然,情节流畅迅捷。
在这里,不得不夸一夸刘亚仁的演技。
辞职和预测时的信心爆棚。
面对怀疑时的抓狂、预测成真时的得意嚣张。
得到金钱的狂喜之余内心深处却感受到了无力的悲哀,毕竟是自己的国家破产啊!
这部电影向大众警示危机,提醒大家要不断思考,不要把看似合理的东西当作理所当然。
另外,我认为影片实则也向我们表达了危机就是转机,要把握好危机这一主题。
事实上,新上任总统金大中借着这次经济危机进行了谋划已久的市场化改革并对大财阀进行改组。
2002年新年,金大中总统的新年贺词提到:韩国已经彻底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了。
韩国成为最早走出亚洲经济危机的国家。
对于个人来说,危机同样也是转机。
面临危机时,才能看清楚自己的短板与不足。
才会对自己重新进行规划和资源配置。
危机对于一些人来说是缩减开支,节约水电,捐金捐银,甚至是跳楼跳河。
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危机同时也是机会,是手段。
他们深知危机,利用危机。
因为,灾难背后往往蕴含着机会。
----
内容原创首发微信平台:慢慢游(mmyfilm)
转载需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