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黑暗骑士作为一个两个半小时的商业片,我本身是不接受的,想来它颇受好评应该是几个原因:诺兰导演让电影整体水平比其它蝙蝠侠改编电影好一个档次。希斯莱杰的出神表演为影片增色不少。某种程度对人性的剖析让电影有别于普通的好莱坞三段式。
几年前,也是因慕名小丑的出色表演,找到五部蝙蝠侠电影观看,对比中,不同导演的实力高下立见。诺兰的三部曲的确明显胜出,但从不喜商业片谈人性,各种超级英雄既然定位英雄,就早已超越人性,此时看人性自是渺小、浅薄甚至丑陋。x战警系列的处理就很让人舒服,对人性甚至生命的讨论,只是为了凸显英雄好牛掰,而不是像老学究似的没完没了的演绎推导,罗列展示,磨叽冗长。
越长大,三观越发明晰固定,不赞成v字仇杀队式的正义,也不赞成蝙蝠侠式的启发,正义与否本身就是个不容易好好讨论的事。对待人性的复杂和变色,太过较真意义不大。我们都是带着缺点甚至缺陷的普通人,找个舒服的姿势与世界相处,才是此生的目标。
希斯莱杰的表演的确是整部影片很大的看点。戏份多,场景变换丰富。有人认为小丑的残暴与怪异是因为童年阴影,我却不这么认为。关于他伤疤的来由,他讲了两个出处,一个是源于酗酒的父亲,一个是源于烂赌的妻子。都是明显的恶行,都是亲近且有操控力量的关系,突显强弱对比,突显伤害。小丑依计被关进警察局时,警长得不到他的任何资料和信息,从另一面表明了这个人是无法查出过往,没有历史可循,也就没有规律和弱点能用常理分析。他所说的故事,也不过是为了应和每个当下的场景。小丑在医院游说丹特,正义都是bullshit,无政府状态才是公平与常态时,再次印证小丑是个以混乱为秩序,视犯罪为艺术的人。小丑和其它所有人的区别在于没有目的性,他主要的目的性就是打破目的和规律,勾出人性得恶。警察检察官的正义导向和黑帮犯罪的利益导向,都是毫无意义的,而为所欲为,毫无规则,才是正道与平衡。
同时,小丑各种计划的目的也是为了和蝙蝠侠相亲相杀。在电影中,看起来明确分属正义与邪恶的两个角色,其实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凌驾于法律和正常社会秩序之上,这也是导演的丰满之处。在展现一个又一个戏剧高潮的同时,还能不断展现更深一层的含义,引发思考。看过蝙蝠侠一的人一定记得,布鲁斯的童年遭受过创伤,父母离世对他的影响很大,他认为自己对比负有责任,促使他一定要做个扬善除恶的人,而走上了蝙蝠侠的道路。而小丑成功的引起了人们心中的自保意识,对这个正义的化身宣战。小丑通篇都在试图唤起每个人心中的阴暗面,普通民众的,只要稍加以利益压力,比如亲人安危,自身安危就很容易激发。黑帮人的,也是利益,而蝙蝠侠和丹特等人,就相对难很多。小丑在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犯罪场景中,不断的拷问人性。让民众主动杀死给他们带来所谓威胁的人,却对始作俑者的小丑选择性忽略——因为实力悬殊,根本没能力杀死小丑以阻止他,只能听凭摆布——让人们决定罪犯和平民谁该死,让警察以解救的名义射杀被打扮成罪犯的人质,让丹特放弃遵守秩序而听从随机的概率。甚至面对蝙蝠侠,也能轻易攻破,紧急关头,放弃解救终生,而私心的解救自己所爱之人。小丑其实已经赢了,打败了每一个利他者的平衡。
影片如果从商业片的角度看,高潮迭起,的确吸引人,装备炫酷,看高富帅耍酷好棒啊,但是看完感觉累。从内涵的角度看,比较深入的探讨了人性的复杂与自由的含义。加之合理的逻辑和紧凑的戏剧冲突,的确是应该获得高分的影片。但仍希望不要有太多人受此类影片的影响,人性本就复杂,善恶一念之间,明确的探讨和界定,意义都不太大,庸人自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