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说唐诗||为什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以“孤篇压全唐”?(一)

图片发自简书App


张若虚的诗作留存下来的非常少,可是后人提到这首诗,称它为“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

但我基本上不把《春江花月夜》看作张个人化的才气表现,而是强调初唐时期人的精神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辽阔,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开始伸展。

张若虚能写出这样的诗,当然是因为之前的三百多年间,一直有人为他做准备工作。因为水到渠成,拥有开阔胸怀与气度的诗人才会将《春江花月夜》吟唱出来。

我们看到唐朝这个花季的花开了,赞美花的美丽,却常常注意不到它底下的枝叶,根,它需要的土壤、阳光、雨露,而这些全部是它开放的条件。

它的影响力为何这么大?因为这是初唐诗中最具典范的将个人意识提高到宇宙意识的一个例子。

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是一个韵,一共有九次转韵,构成了非常完整的结构形式。经过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琢磨,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完美关系终于实现了。

关于题目:“春江花月夜”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们在五言诗当中,习惯于“二”和“三”的关系,很多人会认为断句时应该在“春江”后面,下面是“花月夜”,译成白话就是春天的江水,那“花月夜”的中心词就该是“夜”——有花有月亮的夜晚,听起来其实挺俗气的。

我将这五个字看作是一首交响曲的五个乐章,整首曲子有五个主题: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五个主题在交错,他们之间发生了三棱镜般的折射关系。偶然间因缘际会发生了互动关系,可它们又各自离去。它们是知己,也是陌路。

这首诗之所以迷离错综、意象丰富,是因为它的五个主题都是独立的。它在充分的自我独立性当中,去欣赏另外一个完全独立的、与它不同的生命状态。

每一个生命都可以欣赏另外一个生命,这是唐代这个“花季”出现的原因。在唐诗中,生命的独立性是受到歌颂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春天,上游的冰雪融化,江水特别汹涌澎湃,潮水也比平常更大;“连海平”,是说潮水和汪洋大海连在一起。可诗人所处的地方根本看不见大海,在我看来,是他的精神状态扩大了。

第一句是平面的展开,第二句是立体空间的展开,第一句接近绘画,第二句接近雕塑。从“连海平”到“共潮生”,两个空间都扩大了。

诗人用这种蓬勃的空间感,扩大了自身的生命领域。第二句他又做了立体的展开,海上明月跟着潮水一起往上升。

“滟滟随波千万里”是说水波一直在发亮,千里万里都有月亮照亮的水波,生命经验又扩大了。千里之外是看不见的,这不是视觉,是心理状态。

这段最后一句的“何处春江无月明”是一个问句,很有趣,诗人已经不在自身的肉身上定位,而是到了宇宙的高度。在地球上,哪一条河不是在春天被月亮照亮?像一个电影的俯视镜头。

2.“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生命经验被放大为宇宙意识,诗人又通过文学技巧将漫无边际、天马行空的思想拉回来——“江流宛转绕芳甸”。

他面前有一条河,“宛转”地流过“芳甸”。“甸”是被人整理出来的一畦一畦的圃,就是田。河流弯弯曲曲地流过种满了花的、散发着香味的土地,这句主题变成了“江”与“花”的对话。

“月照花林皆似霰”,主题又变成了月亮与花朵。初春时,夜晚的空气很凉,水汽会结成薄薄的透明的东西在空中飘,就是“霰”。

各种颜色的花在月光下会被过滤成银白色,我们看到张若虚在慢慢过滤掉颜色,因为颜色是很感官的。可是诗人希望把我们带进宇宙意识的本体,带进空灵的宇宙状态。

“江流宛转绕芳甸”的“芳”是针对嗅觉,“月照花林皆似霰”是针对视觉。江水把气味冲散,月光把花的颜色过滤。

“空里流霜不觉飞”,这里的“空”,可以是空间的空,也可能是心理上的空。春天的夜晚会下霜,因为天空布满了白色的月光,所以霜的白色感觉不到了。

这是诗中出现的第一个有哲学意味的句子,就是存在的东西可以让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汀上白沙看不见”,同样因为月光和沙洲的沙都是白色而看不出来了。

诗开头的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非常绚烂,可这两句诗一下将意境推到了一个“空白”的状态。

图片发自简书App

3.“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天一色无纤尘”——江水、天空全被月光统一成白色,没有任何杂质。“空”就这样被推演出来。一切都只是暂时现象,是一种存在,可是“不存在”才是更大的宇宙本质,生命的本质或宇宙的本质可能都是这个“空。”

“皎皎空中孤月轮”,在这么巨大的“空”当中,只有一个完整的圆,即“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张若虚在公元七世纪左右,站在春天的江边看夜晚的花朵,然后他问:谁是第一个在江边看月亮的人?

这个句子不难懂,可我们听到这个句子会吓一跳。因为他问到了本质,这完全是哲学上的追问,通常我们很少看到这么重的句子。

他忽然把人从现象中拉开、抽离,去面对苍茫的宇宙。我们大概只有在爬高山时才会有这种感觉——到达巅峰时,忽然感到巨大的孤独感;视觉上无尽苍茫的一刹那,会觉得是独于天地精神往来。

这种句子在春秋战国出现过,就是屈原的《天问》,之后就没人问过了。农业伦理把人拉回来,说问那么多干什么,你要把孩子老婆照顾好。汉诗里面会说“努力加餐饭”,唐诗里面的人好像都不吃饭,全部成仙了。

他们问的是“江畔何人初见月”,关心的不再是人间的问题,而是生命本质。“江月何年初照人”江边的月亮现在照在我身上,可它最早什么时候照到了人类?

这个句子这么重,所问的问题也是无解。唐诗之所以令我们惊讶,就是因为它有这样的力量,也就是宇宙意识。大部分朝代的文学嗯没有宇宙意识,可唐诗一上来就涉及了。

这是《春江花月夜》第一段当中最重的句子。

这么重的句子出来以后,接下来怎么办?神来之笔之后就是平静,诗人接着给出了一个非常平凡的空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他完全用通俗的内容来把“江畔何人初见月”这么重的句子收掉,第一段就此结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547评论 6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9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42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99评论 1 27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12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7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41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0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2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5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9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97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4评论 2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