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想小时候的我,也是喜欢看书、写作的吧!
读小学的时候家里穷,同桌的《格林童话故事书》都被翻烂了,我却如数家珍,就连吃饭的时候也看。
后来读五、六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语文老师,对我很好。每次三十分的作文,我都可以拿到二十七分左右。
我记得有一年的腊月底,我在街上要母亲给我买一本五块钱的语文辅导手册,但却挨了她一顿打。最后,哭着回家。当然,书籍最终也没有给我买。
多年以后,我再提及此事。
母亲说:“你还记得。”
“当然记得。”我有些哽咽地说
过年的零花钱大概有十到二十块钱左右,然后就会很开心地跑去书店花几块钱买一本作文书。
02
上初中的时候,我的性格突然变得有些内向,更多的是来自贫穷带给我的自卑。
从2001年开始,我便开始了写日记,然后把所有的心事都记录在了日记本里,差不多写了十几年了。以至于现在回家去看那一箱的日记本,看那些曾经记录的青涩与幼稚的文字,会忍不住想笑。
那个时候没钱常买书,就跑去中学附近的小书店看,当然也不好意思看太久。有时候遇到学校门口有卖旧杂志的,就忍不住花两块钱买一本。父亲常年在外,母亲是不怎么给零花钱的。我记得当时一个包着肉馅儿的粑粑才卖5毛钱一个。如果遇到下雨天,母亲就给一块钱左右让我傍晚在外面买点儿吃的,然后去上晚自习。有时候,我就会饿着肚子来省钱买书。记得那个时候最喜欢看得杂志便是《青年文摘》、《意林》、《萌芽》、《格言》、《百花》……
有一次,语文老师挑选一些作文写得不错的同学参加作文比赛,也包括我在内,但每个人需要交三十块钱。语文课结束后,我在走廊里追上了他,说不想参加比赛了。他问我为什么,我说写得不好,不想参加。
其实,我更在乎那十块钱。
初二的时候,我开始往一些杂志社投稿,然后不断地有通过初稿的信件寄到家里来,但需要交一部分钱才可以参加复选。母亲却把我恨恨地训斥了一番,说快递员不送件到村里来,跟她吵架。更因为她觉得我写这些东西,耽误我的学习……
然后,我撕掉了那些信封,不再投稿了。对于写作,也没有了概念。
03
上高中后,在学校住校,偶尔可以回家。
周六下午学校是放假的,于是我会一放学就蹲在学校门口看书,遇到喜欢的书就买两本。
语文考试的题目里面,有很多关于古今中外名著的问题,我却不知道。那个时候,我连“四大名著”都没有看过。却发现周围的女孩子都是看了很多书,长得漂亮、才华横溢……
读大学的时候,是在一所小城里念的大专。图书馆不大,但也有三层。尽管里面有些书很老,新的杂志不是很多。但坐在图书馆里,却令我如痴如醉。那个时候我还没有电脑,经常会在很多个夜晚写稿、改稿,然后拿着那几页纸,欣喜地送到老师的办公室……
以前小的时候,父亲对我的将来寄予了三个期望:当个老师、报社的编辑,或者是作家。
长大后,才发现,我一个都没有实现。我只是在大学里做过家教,文章频频上校报,当个校园编辑,然后就是QQ空间写一些文字……
04
去深圳的这几年,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写些无关痛痒的文字。
有一些同龄的男孩子觉得写这些没用,美女对他们来说更有诱惑力;有些人觉得一个姑娘,还不如安心的工作,好好找个人嫁了;有一些不认识我的人,甚至觉得我不接地气;但有一些人,却透过文字,让我们彼此成为了好朋友……
我记得几年前,跟前男友分手的时候,他说我经常写这些东西,给谁看,只不过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罢了。
后来,我不再去理会那些,也不害怕去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因为我只是单纯地喜欢去看书、写文字,并不是去为了去讨好谁……
大学同学说:“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是跟以前一样喜欢看书、写文字。”
“呵呵,是啊,那就说明我没有变什么啊。”我说。
曾经,也有一些作家跟编辑鼓励我好好写。
只是,感觉那几年被工作、感情等事情困扰,并没有怎么花心思在写作上。
05
在十一月底辞职的前段日子,我欣喜地发现了简书,并注册了这个账号。
然后,我付费参加了“特立独行的猫”的写作付费课程,但还没听完。
然后,才发现外面的世界真广阔。文字的力量,真得很大!
在交流群里,每天看大家分享自己写得文章,很是羡慕他们的文笔与坚持,总觉得自己写得不好。简友A要工作,趁宝宝睡着的空隙写文章,每天分享“金句”,大部分被我抄在本子上或者是收藏;简友B 每天上班的时候就会分享她的文章,后来才知道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每天早上五点钟就起来写文章,已经坚持了很久……
才发现,优秀的人都来源于普通人的坚持。优秀的人很多,比你努力的人更多。
然后,我不再断断续续地写,开始了日更。我希望可以跟他(她)们一样,每天坚持下去。也希望将来的某一天,可以成为一个靠写作来赚钱的人。
男友知道我在写东西,喊我“作家”,我冲他翻白眼儿。不过,我们偶尔也做下白日梦。
前两天投了五个专题,全部被选上。晚上收到了一个专栏的约稿。那一刻,我激动地叫醒了在睡梦中的男友,迷迷糊糊中他说“恭喜你”,然后又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他抱着我说“你好棒”。
然而,两天过去了,依旧没有下文!
昨晚发完文章,已经快十二点了,我收到了刚投递给一个微信公众号的退稿邮件。却并没有很失落,我想没什么大不了的。
今年从深圳到上海,并没有什么厚衣服,以前从小一到冬天就手脚爱冻。现在晚上天冷,坐在窗户边写文章,今年也不例外的手脚冻了。
也许,有梦不觉人生寒!
06
早上醒来的时候,时间已经不早了,却还是忍不住躺在温暖的被窝里玩手机。看微信群,一些小伙伴们四、五点都起来工作了。
真是自惭形秽!
“姐姐,我发现我都沉不下心来好好看你写的东西啊,所以,说真的,挺佩服你还有写东西的欲望”。网上一个朋友对我说。
“那说明写得不够吸引人了。”我调侃道。
“不是吸引人、好不好的问题。”
“你等下,我发一篇跟你有关的文章看看。”然后,没多久,我把先前写得东西便发了出去。
接着,他便转载了过去。很多人的点赞,给了我鼓舞。
“我昨晚为你写了一篇文章,你看后可别生气啊,我说过会写你的近况。”我给林姑娘留言说。
“有幸成为你故事里的人物,应该开心,干嘛要生气。”然后,她发来一个微笑的表情。
“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你的文章,喜欢你。哪怕不常联系,也还是会第一时间关注你的动态。Fighting !”没多久,她留言说道。
文字就是这么奇怪,透过文字,我们可以去了解很多人,交到很多的朋友,有些甚至可以去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07
每天早上醒来看简书上的文章、看阅读量、看有没有人关注、关注别人、看大家的评论跟鼓励,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傍晚的时候,看简书上的“齐帆齐”老师写关于自己曾经的励志文章,很感动。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女孩儿,以前只是一个工厂的打工妹,现在却是百度问答大V,出版了电子书,开了自媒体课程。也看到了她写得关于赵美萍老师的故事:只有小学文化的她,最后成为了编辑,作家,现定居美国……
年底了,大家都在总结。
这一年,我的改变就是离开了呆了几年的深圳,来到了上海;匆忙地工作,又辞职,决定自己做外贸SOHO、坚持写作;曾经写了十多年的日记中间停写了,现在又决心重新坚持;认识了简书,交到了一些写作方面的朋友……
“为啥我以前不知道有这么多写作课程,这么多坚持写作的牛人?”我问男朋友。
“因为以前你没有关注,所以你不知道这个圈子。”他说。
或许是吧,以前的我,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了。
每天下班后,男友做完一些事情后,便在一边默默地玩手机。他不看我写得文章,说只默默地支持我就可以了,我想这或许也够了吧。
“所有的光鲜亮丽,背后都有辛苦的付出;所有的现世静好,背后都是咬牙坚持”。
所以,对于写作,坚持!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