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佩奇》催泪全网:工作中,你有没有弄丢自己的“佩奇”?

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这几天,一则《啥是佩奇》的短片让很多人为那份质朴浓厚的亲情所感动。

作为一名职业生涯咨询师,我却被一个小小的细节所触动,即,一开头片中的老人李玉宝拿着信号不好的老人机,给城里的儿子一家打电话,当听到孙子的声音后,急切地问孩子想要什么礼物。

电话那头的孩子几乎没有半秒犹豫地说:“想要一个佩奇”。

——在我们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们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走着走着,却浑然忘记了曾经的梦想,甚至丢失了曾经的自我。

当生活的压力、父母的期待、现实的洪流朝我们每个人裹挟,你难免精疲力竭,更可怕的是,你看不到希望和未来。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今天这篇文章,基于一则真实的咨询案例,主人公一度迷茫而无助,后来通过职业咨询找到了新的职业方向,找到了那个差点丢失的自己。

一、

“晓璃老师,我想要月薪8000以上的工作,我毕业都三年了,感觉焦虑极了......”

去年深秋的一天下午,远道而来的宁宁(化名)风尘仆仆,坐下来还没喝上一口茶,就急不可耐地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翻开宁宁的履历,三年前宁宁毕业于一所重点大学,法语本科学历,毕业后经家人介绍来到一家银行上班,合同制柜员。

在宁宁过往的工作经历中,她感受到的都是不好的工作体验。

例如,她自述反应慢,对于柜台业务中的现金业务手脚不够麻利;

和个别同事关系不好;

工作枯燥琐碎,没有成就感;

薪资几年来也没有明显的改善......

眼看着自己的合同即将到期,宁宁面临着重新找工作的局面,但自己实在不知道找什么样的工作,又该从哪里入手,怀着这样的困惑,她找到了我。

我先带着宁宁排查了价值观,在她的认识里,经济报酬、成就感和人际关系是她最为看重的三个要素。

从我的咨询经验来看,很多人注重的经济报酬实则只是表象,更多的诉求可能在经济报酬的背后——

例如,有人属于“自燃型”员工,这类人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内容;

有人属于“助燃型”员工,这类人可能更需要寻找能够激发斗志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等等。

也就意味着,想要解决经济报酬这个问题,通常需要从内外两方面因素入手——

1、内在因素:

包括动机水平、成就感来源、特质分析等;

2、外在因素:

包括企业文化、公司氛围、行业趋势等。

通俗说来,想要获得不错的发展甚至理想的报酬,首先需要找到自我,其次需要梳理当前的能力情况,接着要结合优劣势找到发力点,最后需要结合行业特点、组织文化等因素综合判断。

二、

在宁宁的叙述风格中,我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叫“感觉”

“我感觉这个人不太好相处......”

“这件事感觉也太麻烦了吧......”

“我感觉自己一刻也待不下去了......”

频频出现的“感觉”二字,让我敏锐地察觉到,大约,宁宁是这样一类人——

这类人具备发达的“第六感”,即游离于事实及逻辑之外的灵感和想象力较强。

他们往往喜欢把这种功能用在外界的人和事当中,能够敏锐感受到外界人和事的微妙变化,甚至对方一个眼神、一个语调,能让他们很容易感受到对方的动机,更能听到对方的“弦外之音”。

这种强大的“第六感”还会给他们带来另一项本领,那就是,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与此同时,从宁宁过往经历中不难发现,她又是个对自己颇为严格的人:

自我要求和期待较高,做事追求完美,遇事倾向于“头悬梁锥刺股”般的死磕。

也就意味着,她的成就动机很强。

所谓“成就动机”,是当事人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的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越他人的动机。

三、

经过系统的排查和梳理,宁宁的特质彰显如下:

1、自由和创新是她的人生关键词

她渴望相对自由的工作时间和具有创新性的工作内容;

2、具有明显的刺激和冒险倾向

喜欢猎奇、爱冒险是宁宁小时候最为突出的特点,表现在天不怕地不怕、像个“假小子”那样,什么刺激玩什么;

3、感知型生活偏好

表现在宁宁喜欢不断地尝新,例如到了一家新餐厅,会优先尝试新的菜品,而不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菜品;等等。

......

仔细梳理下来,宁宁惊呼:“天啊,晓璃老师,不是你提醒,我差点快要忘了,原来我是这样的人呐!”

另外,从宁宁过去的成就感体验来看,宁宁的成就感主要源于演讲和辩论之类的体验,她很享受说服他人的感觉。

说白了,宁宁具有影响他人的强烈渴望——她能从说服的过程中,感受到巨大的成就感。

如此种种特质,使得宁宁无法在银行柜员这个职位中寻找到满足感,与此同时,她的创新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等等,在这个职业中毫无施展之地。

这才是让她最难受的地方。

三年下来,宁宁越做越有挫败感,乃至于一度怀疑自己,她随时都想离开,但始终不敢踏出那一步。

四、

从宁宁的能力区间来看,她的理性思维能力较强,表现在数据处理、分析、书面表达等方面,均有不俗的表现。

宁宁说,她对数字有一种近乎执着的痴迷。

她觉得数字是美的,平时喜欢在家研究数学趣味题,也喜欢做数学智力游戏,显然,柜员这份工作很少用到数字分析部分,而对于具体事务,例如数钱、入账等事宜,宁宁总显得比别人慢一拍。

我告诉宁宁,有人动手能力强但思维功能弱,有人思维能力强但动手能力弱。

——前者擅长动手操作,如果前者做收银、柜员这样的岗位,做事会特别麻利;后者擅长分析策划,不擅长动手操作,如果后者做收银、柜员这样的岗位,无疑会感受到巨大的挫败感。

所以,我们每个人寻求适合的职业方向,都要遵循一个底层规律和逻辑,即,千万不要打压自己、肢解自己,更应该顺势而为。

在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劣势之后,在优势层面持续发力,直至优势形成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再去适当改进弱势,从而实现真正的跨越与发展。

这里的发展包含几个要素——

1、充分认识自我; 

2、给优势寻找合适的土壤和机会; 

3、制定切实可行的能力策略与方案; 

4、在过程中不断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契机;

等等。

五、

当我看到《啥是佩奇》里,那个稚嫩的童声说:“想要一个佩奇”,我想到了宁宁,以及千千万万和曾经的宁宁一样迷茫而无助的职场人,不禁感慨万千。

在我的眼里,“佩奇”更有另外一层全新的寓意,那就是“自我”。

——那个在成长的过程中,在成人化的过程中,你不曾发现的甚至不小心弄丢的,你自己。

我们的职业生涯想要真正开挂,从我的咨询经验来看,没有捷径。

——它的背后是一个重新寻找自我、进行明确定位、寻找合适环境、制定发展策略,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过程。

咨询后的宁宁根据咨询中的思路和方法,利用自己的法语优势,找到了一家法资企业,从采购专员做起,如今被提拔到了供应商管理的岗位。

她后来给我写了封长长的邮件,在邮件中,她感慨说:“我由衷地发现,原来找对了自己的位置后,做起事情来的感觉真的都变了,我终于找到了那个,曾经天不怕地不怕的、自信而乐观的,我自己。”

“你最可爱,我说时来不及思索,但思索之后,还是这样说。”——普希金。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成为职业规划领域为数不多的咨询实战及个人发展实用书籍。2018年职业规划及工作方法干货类新书《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已在当当、亚马逊、京东等平台全面发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有一个特点,越到了期末,我就越疯狂。不是不稳当,只是这样了话效率比较高。 除了复习那些平常上课好好听过但是课下从...
    渺茫微光阅读 154评论 0 1
  • 注册页面 测试点:测什么测试项:怎么测,测那些,用什么方式测 1.用户名测试点:1到8位(英文字母,数字)小于1位...
    夏末_718d阅读 309评论 0 0
  • 小的时候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小愿望,小理想,或许这些我们的小理想并不小。 小的时候总是想以后我要做警察,可能因为我看...
    佳敏啊阅读 29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