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老师,你会先想到什么?我耳边顿时嗡嗡地响起。我妈在我填报志愿的时候就停不下来地嘀咕:当老师好哇!工作体面又稳定,还有个寒暑假,而且以后相亲也方便啊!前些日子教育部的一份文件《中小学生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更是将教师这个职业炒得火热。可,老师真的有这么好当吗?
其实,我心里一直都害怕当老师。高考毕业后,回头审视读书的这些年。抱歉,我还没有遇到我真正喜欢又令我敬重的老师。也不会再遇到了。我最喜欢的老师,他出现在电影里。你们也猜到了,电影《死亡诗社》的基丁老师。也许我最幸福的事就是做他的学生吧。在校史馆内聆听生命与死亡的钟声,在绿茵场上宣读自己的理想,撕下书本的扉页扔进垃圾桶,熄灯后跑到山洞里一路走一路吟诗。然后纵深一跃,跳在桌上,看世界。回想这些年,总觉得那个时候的我们,对正确答案的渴求,似乎已到了一种病态的地步。可答案就一定只有正确才有存在的意义吗?
我当然感恩这一路走来遇到的老师,他们各有特点,大多敬职敬业。但我又仔细想想,我们称赞老师的“敬职敬业”到底是在称赞什么?是称赞老师凌晨两点还在改卷子?还是称赞老师终其一生都在研究高考模式并且还又一套一套的?前者或许有些夸张,但后者可能更受家长的喜爱。但抱歉,我不喜欢。
高考语文阅卷者王栋生在今年高考后发表了一篇文章《何必敬重高考作文》。拿高考作文为例,我太喜欢他说的了:“写作,是一辈子需要的能力;高考作文,是那一天的麻烦。差不多是两回事,得不到高分不说明什么问题。”所以一名教师如果陷在应试教学中,热衷于研究高考作文,其专业素养且不论,他的生命质量可能不会太高。我也挺喜欢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她说的答题规范作文审题我大多不记得了,但我还记得她这样教导我们:以后你们的工作与生活之间要有界限。
一语道破,道破当今老师的一大弊病——老师们正被职业设定绑住了自己,正在失去自己。已然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却还被媒体舆论煽风点火大加表扬。
谈起老师,总会想起学校。对学校来说,每年中考高考完,学校大多会贴出喜报。这当然无可非议,学校招生的利器。对于学生来说,前些日子是毕业生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而我在微博网页上经常看到这样的字眼:感谢母校送入我的理想大学、若没有母校我也不会被名校录取。第一眼看到这些,觉得没什么,母校情怀,想必每个人都有。但越看心里越觉得有些难受。我们真正要感谢母校的仅仅只是一张录取通知书吗?一张薄薄的录取通知书就可以承载对母校所有的感恩了吗?
自然不是。
以我举例,母校时间安排紧节奏快,自主学习时间较长。而呆在母校的六年,我最需要感激的是自己不断增强的自主能力,包括学习与生活。我想这才是最珍贵的。不是学校让你上了名校,而是学校培养赋予你的能力让你梦想成真。
回到开头,我想我是个理想主义者,想活得有趣,想活得浪漫,想超脱。我不喜欢古板呆滞,我害怕我当了老师后照本宣科,害怕成为了小时候我最讨厌的老师的那种类型,又害怕与世俗格格不入。所以我最后就用电影《半个尼尔森》的一个场景做个结尾吧。
当老师丹的学生对他说:“你也是‘机器’的一部分”时,他说:“我们可能和这个机器是背道而驰的,但我们仍然是这个机器的一部分。我虽然为政府和学校工作,但我同时游离于众多的政策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