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值ev,expected value,是一个统计学概率论用语,个人觉得是一个基于完整数学模型或者大量样本统计出来的数字结果,用来量化或者评估一个行为或者一整套行为的预期。预期收益,expeted revenve,则笼统,感性的多了,比如一个公司的财报,可以通过过往的数据得出大约的预期,比如张三2016年开出租车赚了10万,2017年赚了11万,张三年底和亲戚喝酒说:今年努力赚个15万吧!比如老板在年会上豪迈的说:明年我们要翻三番!
很荣幸在这里,和大家伙一起努力提高,我持续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加大学习力度,拾取久未训练的文字逻辑,为了赚更多的钱?当然!why not!大佬和大咖成功不可复制,但是成功一定是有迹可循的,持续学习和投入是必须的硬投入,不然,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始终会离你而去。
我们在制定预期收益目标的同时,一定要问自己,为什么我能定这个目标?我们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ai、大数据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我们可以想像,任何行为都会有相对优化的策略,或者最优策略,我们可以看到ai已经靠自学在最复杂的博弈游戏-围棋里战胜人类,而柯洁则说通过ai看到了无限的未来,我们的自我认知在有生之年提升的空间是无限的。感性预期,都是没有逻辑,或者说是数学依据的,唯一能提供决策支持的就是我们的行为期望值,如果你水平够差,那么你的期望值为负,好比各大投资市场的韭菜,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你大多数的行为,期望值长期来说都是负的,那么很遗憾的结论就是,你的行为做的越多,你输的越多。在这里可能会有聪明人说,那我少做少亏了?不做就不亏了(买入持仓不动)?残酷的事实是:在市场里,你不行动,也是一种决策行为(比如空仓,或者持仓不动),只要你够菜,你的判断力上不了那根线,那个level,你始终是会多输少赢,最终跑输平均线。
有理由相信,任何决策,数学上都会有最优策略,只是我们目前的水平和认知还没有到那个阶段而已。形象来说,我们人类的认知还处在物理学-数学-神学的层面。想做到长期盈利很简单,简单在字面理解而已,确定我们所有行为的期望值都是正的,并且一遍遍的去执行这个策略,但是,有时候在很多领域,真的是很难的,难到我们只有回头去看,才能感悟我们的决定到底是相对正确还是错误的成分多一些。在投机投资市场,我们永远不要以为今年赚了,我们的思维逻辑就是对的,我们亏了,我们的投资逻辑就错了(这点我会在以后的文章阐述波动这个概念)。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反省,来提升自己的投资投机行为逻辑,终其一身,只为那神之一手(接近最优策略的决定)。
我们仰望的,是那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