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得不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消极的情绪反应。
挫折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而事业遭挫(失败)是其中比较突出但许多人都会遇到的一种。
不同的人,在同一情景中受到相等强度的挫折时,会有不同的反应,在能否经受得起挫折打击上表现出明显得不同,其原因也在于我们对待挫折的行为、态度上的差异。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和合适的方法对待挫折、克服障碍的人,其挫折的承受力就越强,就能更好地获得对挫折的良好适应。
掌握以下6点,有助于我们增强挫折的承受能力。
1.正确认识挫折
(1)应当认识到,挫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会有各种各样的坎坷,事业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纵观古今,许多成就大业的人,无不是从逆境和坎坷中磨砺过来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类的文明,就是在不断的挫折与失败中获得进步的。
(2)和其它任何事物一样,挫折也有两面性。
事业遭挫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使人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大文豪巴尔扎克也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成就事业的过程往往也就是战胜挫折的过程。强者之所以为强者,不在于他们遇到挫折时根本没有消沉和软弱过,而恰恰在于他们善于克服自己的消沉与软弱。鲁迅彷徨过,哥白尼忧郁过,伽利略屈服过,歌德、贝多芬还曾想过自杀。但他们通过斗争,最终都坚定地走向了真理。
(3)从变化角度看待自己所面临的挫折。
逆境可以磨砺人生,增长人的才干,使人通过破除障碍和不良情绪而得到新的突破与发展,心理达到更高的层次。
(4)不要盯着挫折不放。
事业遭挫会强烈地影响、刺激人的心理和生理。然而,挫折如果已经发生,那就应当面对它,寻找解决的办法;如果已经过去了,就应当丢开它,不要老是把它保留在记忆里,更不要时刻盯着它不放。痛苦的感受犹如泥泞沼泽地,我们越是不能很快从中脱身,它就越可能把自己陷住,越陷越深,直至不能自拔。
2.正确归因
造成挫折的原因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外界客观因素,一类是内在主观因素。按照社会心理学的归因理论来看,人对原因的归结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外归因和内归因。倾向于外归因的人,惯常于认为自己的行为结果是受外部力量控制的,这种外部力量可以是运气、机会、他人的权力、自然界的力量等等无法预料和支配的因素。倾向于内归因的人,侧习惯于认为自己的行为结果是受内部力量控制的,支配自己成功、失败和前途的原因是本身的能力和技能以及自己的努力程度等。正确归因,就是要对造成挫折的原因进行实事求是的认识和分析、弄清挫折的原因到底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或者是内、外部两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起作用的。正确分析和归因,是应付和解决挫折情景的必要基础。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去冷静地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及时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才能从本人的实际条件出发,用切实的行动去促使挫折情景的改变。
3.调整抱负水平。
抱负水平是我们在从事某种实际活动之前,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规定的标准。规定的标准高,则抱负水平高,规定的标准低,则抱负的水平低。这个自定的标准,仅仅是个人对自己所达到的成就的一种愿望,与从事该活动的实际成就不一定符合的。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形成人对活动的态度,以及形成动机、目标方面,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个人的抱负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成功会使人产生一种“有所成就”的感觉,即成功感、成就感,而使人受到鼓舞,使人提高信心,去达到新的目标;反之,如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则会产生一种挫败感、失败感,从而引起焦虑和沮丧的情绪,降低抱负水平,丧失信心,甚至放弃作进一步努力的尝试。
4.创设一定的挫折情景。
个人对挫折的感受和对挫折的承受程度不同,与其挫折阀的不同有关。一般来说,挫折阀越低,对轻微的挫折就越敏感,挫折承受力也相应较低;挫折阀越高,对挫折就不敏感,挫折承受力也相应越高。
挫折阀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与挫折经验有关。经历坎坷,有较多挫折经验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挫折阀要高,挫折承受力和对挫折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也更高。
提高挫折阀,锻炼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锻炼:
(1)有意识地容忍和接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挫折情景。
在挫折中学习和掌握对付挫折的方式和技巧,增强适应力。
(2)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挫折情景。
即不断地让自己经受磨难,自找苦吃,自寻烦恼,对自己进行加强意志、魄力和挫折排解力的训练,最终使自己能经受住任何残酷的打击。
(3)在心理上经受作好对付挫折的准备。
挫折既然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就应该作好随时应付挫折的心理准备。挫折适应力跟对挫折的心理准备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5.寻找美好的一面。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都具有两重性。逆境可以向顺境转化,顺境同样也可以转化为逆境。挫折可以使人沉沦,也可以使人猛醒和奋起。关键在于当受到挫折的时候,在失意之际,能否从失败中吸取经验,能否发现自己好的一面、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振作精神,重新站立起来。当我们在失望和沮丧中看到了自己的另一面,我们就会突然发觉,天空原来是那么辽阔,阳光原来是那样明媚,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从而鼓起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对挫折的适应能力。
6.改善挫折的情景。
挫折情景得以消除和改善,则挫折感自然会随之发生变化,乃至不复存在。
对挫折情景的改善,可以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1)预防挫折产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能够预防挫折的产生,首先就要对可能发生的事情有所预测,对一件事情的成功或失败,能作出正确的估计。
(2)改变挫折情景。
挫折发生以后,经过认真分析,如果引起挫折的原因和挫折情景是可以改变或消除的,则应通过各种努力,设法将其改变、消除或降低它的作用程度。
(3)减轻挫折引起的不良影响。
有些挫折情景一旦发生,是无法消除或一时无法改变的,如天灾人祸、生老病死、能力不济等等,这时,就应设法降低和减轻挫折所引起的不良影响。改变环境气氛,给受挫者以同情、支持和温暖。这样,就能提高受挫者对挫折的承受力,增加重新奋起的勇气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