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上读书是纯粹属于一个意外。我读书是从作文书开始的。作为一个小孩子,谁能喜欢上那厚厚的全是方块字的作文集子。偏偏那时我妈,为了培养我成为一个作家,尽买些《小学生作文大全》或是《小学生作文300问》之类的书。在我心里,显然没有连环画来得有意思。
事实也证明,想成为一名作家是需要才气的。而我除了在众多作文书的熏陶下,一次一次应付了语文考试的那篇应付作文。就什么都才能都没有了。
在读书这件事上,小学四年级时的语文老师——楼平老师——带给我影响很大。那时候,楼老师有一样作业是每天都会布置的——写日记。而且日记写得好的学生,有一个奖励措施,就是可以从老师家中的书房中借书来看。作为一个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就会认真去对待一件事情。于是认真写日记,得到老师表扬,可以从老师那里借来书。大概喜欢读书是从那会开始的。
读小学那会,网络才刚刚开始兴起。家中只有极少部分同学有电脑,那时候QQ刚刚兴起,拥有一个QQ号或是一个雅虎的邮箱都是是一件极为时髦的事情。至于微博和微信都是上了大学之后才流行起来的事情了。因此,读书就成了大家课余消遣之一。
那会杨红樱的小说是畅销书,《男生日记》《女生日记》这些小说流行一时。曾经班上有个土豪买齐了杨红樱的全套《淘气包马小跳》,可是羡煞旁人。杨红樱的小说流行的原因大概在于小说内容贴近我们的生活,那时的我们也和《男生日记》《女生日记》中的吴缅、冉东东一样,有着烦恼,有着快乐,成长着,憧憬着。
从小学到初中,老师永远在强调要读名著。中外名著一本厚过一本,倒也买了一些。可也没有好好读过。
真正好好读书是大三之后。刚开始,同样也是爱买书,一本厚厚的书,拿在手上,显得很有学问。但是也是没好好读,拿起这本书翻上几页,拿起那本书又读几页。也不知道是不是大三,课业越少,闲时愈多,于是常往图书馆跑,渐渐地也就静下心来安心读书了。
其实,那是我觉得自己老不能坚持做一件事情。想尝试一下,能不能把一件事情坚持做到底,于是从读完一本书开始。
第一本读完的书是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发现读完一本书不是难事,督促自己去坚持做这件事情。后来,又在读《南渡北归·南渡》时,觉得无聊,在书的空白处写下札记,有感悟,有联想。逐渐也成习惯,于是就这样开始了一条买书不断,读书不断之路。
读书也全凭兴趣,慢慢地读,札记也随意得写。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发现读书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成了自己的生活一部分。
在宁夏当志愿者的一年时间里,我一个人第一次到离家千万里地方,去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书成了我适应环境最好的伙伴。《王阳明大传》《雪隐鹭鸶》《龙族》《九州·缥缈录》等等,苦涩难懂的,愉悦活泼的,尝试去读任何书一种类型的书。书成为生活一部分,读书让明白许多道理(姑且用道理来形容,因为我实在无法去说明读书让我得到体会,像是一种经验,我没有经历过的。也可以这么形容,读书让我看明白许多事情的真相,能让自己免于上当受骗)。
读书其实不能缺少小伙伴的。大约到现在为止,严格来说只有两个,一个是大学室友嘉伟,另一个是惠哥。嘉伟是个合格的书友,他总是能跟我分享不一样的心得,这些心得往往与旁人不同,而且分析深刻。惠哥,是在宁夏的同事,一个公务员。他的想法也是独特的,虽然好多我并认可,却也提不出什么反对的理由。
读书人也是寂寞的。我在去宁夏那一年开始,在朋友圈隔三差四地发一些读书的感受笔记,四五百字不等,也无逻辑可言,就是读到某处,心血来潮,啰啰嗦嗦地写上一段话。这类朋友圈,自然缺少观众的。每次会有寥寥可数的几个点赞,或是在下面评论一些:写得真长,知识面挺广之类的话。倒是真的与在朋友圈中发美食的、晒孩子的、秀恩爱的以及做微商的之中显得格格不入。
关于读书这件事情,让我觉得有成就的是来自于桦桦。我和老虎、桦桦、苏哥哥一起在一个去图书馆自习的微信群里,那儿我们经常约着去图书馆,后来也一块聊聊关于读书一些事情。
那天桦桦在群里问我,《微微一笑很倾城》这部小说和小说中的肖奈这个人物的看法。就只是你一句我一句聊着,结果苏哥哥加入,变成了三人聊,话题则已经上升到了你最喜欢的青春小说家和青春小说。我们对比着,这些青春小说改编的IC电影和电视剧,当真有些挥斥方遒的意味。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些年不误正事的小说也没有白读,甚至从各个小说中的人物分析中,上升到了对比以及启发现实的层面。
忽然觉得,读书实在是一件仅凭兴趣就可以去做,而且做得很开心的事情。人嘛!既然不能升官发财,不如喝茶读书好了,逍遥快活!
二鹏
2016.10.13
浙江·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