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时间管理的思考

昨天又翻看了微信收藏夹里,来自公众号“张君学习圈” 的一篇文章:《我是怎么设计自己的精力、时间、任务安排的》。张君老师是一位80后的北京人,目前是自由职业,主要工作是帮别人解决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困扰和难题,正是我要追赶的对象。

学习是可以为我们带来复利效益的,于是决定细品一番他独创的这套工作心法。

首先,他将自己的时间和所有工作都分为三类,并将两者构成一个相匹配的系统。

三类时间分别是:第一类最优质时间(精力),第二类正常的时间(精力),第三类质量相对差的时间(精力)。工作也分为三类:分别是最重要复杂的工作,重要复杂的工作和体力活。最后它们的匹配关系是:最优质时间(精力)匹配最重要复杂的工作,依此类推。

然后,来看看三类工作具体是哪些。

“最重要复杂的工作”是必须每天固化下来的。即:每天都要有固定的时间做这事儿,那就是阅读(输入)和写作(输出)。

“重要复杂的工作”,自己要列出来一些标准化的“插件”,那就是重要复杂且可以固化下来的工作,比如做课件、录音频视频、回答知乎问题。当然也会有临时的项目,比如做一下比较重要的复盘。自己会按照当天的状态、心情、来选择今天干啥。

“体力活”就不用多说,下午干,比如上传视频,记录读书笔记一类的。

最后来分析这套匹配的系统重点,了解它的精髓。

1、工作标准:工作数量需要超过日常所需。比如每周发3篇公号、3个音频、3个视频,那么每个月得12篇。对应的工作KPI就是,所有这些东西,每月得制作15+,总要超过一些,这样才会有积累冗余,可以在后面工作时间不足的时候拿来补充。(这样设计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可以优胜略同有的不满意直接放弃不必强求;第二、在季度、半年度、年度出游的时候,还能保证有足够发布的作品数量)

2、长期吃饭的本事,就是靠自己的脑子。张君老师提供的产品就是:能把别人想不清楚的问题给想清楚。那么输入和输出对创作者而言就非常重要,每天的时间,唯一固化下来的就是阅读(输入)和写作(输出)。早上写作,晚上阅读,基本雷打不动。但也不会变态式的要求自己每天必须做,不过一年365天,超过300天进行阅读和写作,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3、不给自己设置年度季度阅读挣多少这样类似的绩效KPI,是因为无法预知未来,无法预知困难,不需要给自己徒增烦恼。

4、按月份尺度来计划工作,给自己的时间留下很多弹性,兴致好的时候多干点,烦了槽了就运动休息恢复能量,这样时间使用从容。

5、将工作内容变成三级系统,这样无需再花时间去做工作计划,一个年度下来,剩下的时间也算不少。

6、其实在大部分时候,创作者是枯燥和重复的,为了对冲这些枯燥和重复,自己便按照“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行为方式去执行。即在大的工作模式框架下 “ 想玩就玩,天儿好就出门 ” 让自己有充足的时间运动和恢复能量。最后自己就不会那么丧。

一段话来总结这套精力、时间、工作安排,那就是:创业者应该试图将自己变成一个成熟的长跑运动员,即不会冲刺累死也不会停滞不前。拥有一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急不徐的往前跑。

看完以上品完这套工作心法,顿时让自己茅塞顿开,它不仅高效易行,而且重点突出,其中足够的弹性空间让人性得到最好的尊重。

站在巨人的肩膀才能让自己快速成长,希望自己能够运用这套心法,在个人学习的道路上取得长足的进步。

“如果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学习、不愿意思考,那么愿意思考的人就是稀缺资源”,所以你应该清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没有人能管理时间,你真正能管理的只有你自己——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清晰辨析“概念”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
    胡玻阅读 1,225评论 0 4
  • 最近一段时间,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事情多了,就需要自己在时间安排上多做思考,很多事情都是影响着自己未来1-5年生活状...
    sherrytx阅读 158评论 0 0
  • 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工作节奏 ——关于时间管理的思考与分享 你吃饭里几分钟? 16分钟。 你写一篇文章需要几分钟? 3...
    贝顿阅读 519评论 1 2
  • 时间管理的第一步是什么呢?不是学习各种各样的时间管理方法,而是先弄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进行时间管理?因为时间有限...
    捷后愚生阅读 374评论 0 0
  • 时间管理的基础是精力管理。昨天因为领导部门给我们部门的数据单位名称是简称,所以我们无法从系统中比对出来对应到相应的...
    谢其国阅读 15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