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日子没上科山了,今天阳光正好,恰逢没课,信步从科山旧道拾级而上。
南方的冬天是温暖而宁静的。走在石砌的小路上,周围静极了。暖暖的阳光透过掉光了叶子的枝丫,把斜影隐隐地投在路面上;路右边崖壁上的树,大部分都枯黄了,却仿佛给宁静的山抹上了一道暖色系的点缀;路两旁的地上铺了厚厚的落叶,偶有不知名的小生物听到脚步声,飞速地掠过又钻进疏松的落叶丛中,发出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继而又恢复了静谧……
走过惠女广场,靠近莲花塔的木栈道旁,远远地看到几支随意横斜的枝干后面,有一簇还没有凋谢的红花,显得格外显眼;再走几步,只见一排年轻的异木棉树,粉色的花全部凋谢了,树梢上挂着圆圆的果实,有的已经裂开可以看到里面白白的棉絮,在蓝色天幕的映衬下,有种说不出的清新……
近中午时分,行人很少,我几次驻足,微扬着脸,温暖的阳光刚好拂过脸庞,眯眼凝望着眼前种种造化赐予的免费的美景,而我一个人独享,实在是太奢侈了啊。总以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比如岁月静好,比如身体无恙。其实不然,人过中年,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种种,方知目前所拥有的多么来之不易。过去的一周,就一个小小的牙疼,就把我折腾得苦不堪言,白天吃了消炎药还可以勉强上课,晚上是疼得几乎彻夜难眠。思维都是迟钝的,上课常常卡壳,在学生讶异的眼神中,我坦言这些天牙疼精力不足,学生充满同情和理解的眼光就让我治愈了不少。直到昨天下午,实在忍不住的我,经学生引荐预约了医院口腔科主任医生,才解除了难言的痛苦,今天才有精力登科山。
所以,这世上哪有“感同身受”?只有自己去经历了才有感受。想到前几天看到男神康震老师主持一个节目“故事里的中国”,邀请了我们那个年代的偶像演员——潘虹和达式常老师,正在谈两人主演的82年版的电影《人到中年》,一下子被触碰了敏感的神经,马上去搜索出来看,90分钟的八十年代电影,制作当然比不上现代的精致了,但是,内容却非常地能引起我的共鸣!正如里面的男一号达式常老师说,当时让他演里面的男主“傅家杰”,他简直不用体验生活,因为里面的很多场景就是他正在经历的。
我惊讶于三十多年后重温老电影给我带来的触动,年轻的时候是看过《人到中年》这部小说和电影的,当时几乎没有感觉。突然就想到蒋捷的一首词《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同样的听雨,不同的人生阶段,感悟是多么的迥异。
想到这,我不禁嘴角上扬,无声地笑了。下山路上,遇到一家三口,年轻的妈妈在摆poss,年轻的爸爸蹲在地上卖力地找好拍摄角度,旁边一辆婴儿车里躺着一个小宝贝。多么温馨啊!他们正年轻。那位妈妈说,今天圣诞节,往年都是去商场,人太多太嘈杂了,今年有小宝宝想换一种过节方式,就来科山日光浴。
我笑笑,和他们互相道别,就继续下山了。是的,他们正在经历属于他们的人生。
五十岁的我,在冬日暖阳中,走走想想,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