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过数十寒暑,而能支撑起这短暂光阴的,其实只需三样物事。这三样物事,若得其一,已属不易;若三者俱全,则可谓完人矣。
其一,思维之锐。人若无思,与草木何异?我见过许多人,终日奔走,却不知为何而奔;口若悬河,却不知所云为何。他们的大脑,不过是别人思想的跑马场罢了。而真正的思考者,却能在阅读中与古人对话,在手工中与物性相契,在新闻中与时代共振。他们的判断不是随风摇摆的芦苇,而是扎根深处的橡树。我曾认识一位老者,目不识丁,却在竹编中悟出天地之理。他的手指在竹篾间穿梭,眼神却穿透了千年迷雾。思维之锐,不在书本之多,而在心性之明。
其二,身体之力。人常言精神可贵,却不知精神实寄居于肉体之中。我见过许多读书人,终日伏案,形销骨立,未及中年,已如风中残烛。而每日跑步者,虽未必聪慧过人,却自有其坚韧不拔之气。健身房里挥汗如雨的身影,公园中晨跑者的脚步,皆是无声的自律宣言。身体之力,不在肌肉之壮,而在持之以恒。晨间锻炼,见一位熟悉的陌生人,同住一小区,互不认识,初见他体态可以用孱弱来形容,他却每日坚持跑步,风雨无阻,至今起码已逾十载,形容词要换成精炼了。自律者,天亦不能夺其志。
其三,创作之乐。人生在世,总要留下些痕迹。写作、摄影、设计,皆不过是表达的形式罢了。重要的是那颗不甘沉寂的心。我见过一个清洁工,每日扫完街道后,必在公园长椅上写诗。他的诗无人问津,却照亮了自己的灵魂。创作之乐,不在他人之赏,而在自我之释。每当苦闷袭来,那些创作时的欢愉便如暗夜明灯,照亮前路。
此三者,思维为基,身体为柱,创作为顶,撑起人生的穹庐。不必贪多,但求精深。人生实难,有此三柱,纵使风雨如晦,亦能安身立命。
人间可爱,值得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