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 ·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半壕春水一城花
苏轼因和当朝政见不和,请求外任,来到密州,弟弟苏辙也到济南做官。他重修了密州城的一座高台,并按照弟弟的建议起名叫超然台,这首词就是登台远望写下的。
暮春时节,春色未老,微风吹拂,柳条斜斜,珍惜这最后的春色, 登上超然台去看看风景。河中春水、城中春花仍然美丽非常。迷蒙的烟雨笼罩千家万户。寒食节禁火三天之后,在台上饮酒,酒醒后不觉生出感叹,还是不要对着故人思念家乡了吧,不妨点燃新火烹煮新茶。如此美好的年华,正适合吟诗畅饮啊。
外任密州,远离家乡,四十岁的苏轼内心是功业未成、思念家乡亲人的浓厚情感。这种情感在词一开始未必没有,上片的风细柳斜斜,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的景色和他的家乡应无二致,所以才有了下片的思故国。只是一开始或许没有那么浓厚,而到酒醒之后,这种感情才更加真切。可是又能如何呢?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对故人思故国是自然之情啊,哪能轻易解脱?且将是权宜之计,无法真正排遣思乡之情和功业未就之感,只好用新火新茶来权且告慰了。苏轼在忧伤的时候总能自解,这也是他经历乌台诗案而能成为真正的旷达之士的根本原因。他在黄州时晚归进不去家门,于是就倚杖听江声,吟出“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诗句,他看到当地猪肉便宜,就自创东坡肉。后来他被贬到惠州,更加荒僻,到集市上买来羊脊骨放在火上烤着吃,自得其乐。在这首词中可以见出这种心态。
最后一句诗酒趁年华是名句,写出了他排遣的方式,也是他的生活常态,更是他的积极心态。
春水春花是眼前景,故人故国是心中情,新火新茶是排遣事,虽是词却对仗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