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客观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是很多人在初高中学的政治课里面的内容,当时学的时候非常痛苦,没有办法深刻的体会到怎么在实际中运用。现在想一下,教育体制还是可以在提高的,如果老师当时告诉我们,你一顿饭就只能吃下去2碗饭,再吃就不吃不动了,这就是客观实际,那肯定学起来能轻松的多。直到工作多年,在制定很多产品策略的时候,才深刻感受到,什么叫做客观实际。
目前笔者在做一款招聘类的app,透过很多数据很轻松的能够看到这一现象。无论一个HR发布了多个个岗位,在不变更处理简历的功能的前提下,在他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处理的简历数就只有那么多,不会多太多,也不会少太多。之前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在上班的时间内,可能就只能处理这么多简历,如此而已。后来在很多的hr身上,都看到了类似的现象。
当然,这里面不全部是这个原因,还有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
——总有一些岗位是不着急的,或者已经差不多了还没来得及关停的岗位;这些岗位带来的投递,可能只有在一些极端情况下,会被捞起来,比如候选人临入职放鸽子等;
——一般来说,投递简历的人大概率会有一个预判,这个岗位是否适合我,思考后才会做出选择,所以基本能够保证投递出去有相对比较大的概率是能够满足hr的要求的。通常情况下候选人也是相对理性的,也不会投递那么多,毕竟也不是什么都能干……
——同时,平台也会有一定的策略控制,保证你看到的职位都是和你match度比较ok的,但一旦符合这条件,意味着职位就是有限的了,你能投递的量,也是相对有限的,有其物理天花板;
——最终,对HR来说,收到的简历,有一定的概率能找到比较合适的候选人,比如5个得一个等,针对一个岗位,其实只需要筛选出来3-5个候选人,可能就够用人方安排的了。剩下的更多的人,怎么办呢?不好意思,我不需要那么多,我也处理不完那么多。
……
然后你就能找到无数这样的case,就拿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来举例:
我即便不是饭不睡觉,我所能够浏览的商品就那么多,这个是有限的……
再到我所需要的东西,也是有限的,不用的东西虽然可能被买回来,但概率肯定不大……
活动期间付款时间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既要优惠幅度大,又要所有人都能抢的到……
最后,荷包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的买下来。
即便荷包无限,但家里的空间也是有限的,买回来也不一定能放得下。
总之,大家会发现我们依赖的就是一个有限的物理世界集合,不可能被虚拟的世界所突破,况且虚拟世界也是依赖于这个有限的物理集合呢?
所以作为产品人员,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去遵循这个物理规律,在产品中去运用。
——不着急的岗位,我就少放一些流量,甚至不推了,推了也没价值;
——不合适的岗位,我也就不给候选人看了;
——候选人的投递量,应该也是有限的,不能无限的不控制,若发生了,他肯定有鬼。
——hr收到的简历在当下的情况下,一般多少个能痛殴一个,所以我应该给他多少个投递,对应到多少个职位的曝光等等,都是可以预估出来的,那剩余的就应该分配给别人去了。
……
这样一来,整个系统就在相对的集合内,满足了其物理的天花板,几乎不太有浪费,资源的利用率更高,效率也会更高。当然这个本身也是一个相对理想的推论,现实情况实际是一个正态分布的状态,一定有人会旱死,一定有人会涝死,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不患寡而患不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