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子女有一种难以摆脱的煎熬叫做父母的唠叨。比唠叨更可怕的是唠叨的同时还翻旧账,比翻旧账更可怕的是不分场合地唠叨,因为他们觉得孩子是亲人不需要被尊重,他们也不知道骂人不揭短!
你没按我的想法来做事,唠叨!
我心里有委屈,你还不听话,我会更委屈地唠叨!
我是为你好,唠叨!
在我眼里你永远是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孩子,唠叨!
记得我有个朋友发朋友圈大意是说婆婆是个很不错的人,只有一个毛病就是有点唠叨。然后她老公在底下回复:何止一点!
看来绝大多数人都深受唠叨的迫害,而且来自最亲的人的唠叨,你还不能不听,否则会被道德绑架为不孝、翅膀硬了……
为什么我们那么害怕父母的唠叨?
因为那种唠叨是用她并不丰富的社会经验去指点你的为人处世,用她并不高明的想法来指导你的决策,甚至都能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个智障啊,怎么在她眼里什么都不懂,非得靠长辈反复提醒。
然而,我们身边很多人,又何尝不是在重蹈父母的覆辙,把这种可怕的唠叨用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好吧,我又要开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种行为了。先讲个故事给大家听吧!
美国着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但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后,马克·吐温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因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结合到家庭教育上是指父母一次、两次、三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孩子会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产生“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有的人会说,那我不唠叨,说一遍不管用啊?那请问,你说十遍后管用了吗?还不是最终靠武力或者火气等专制手段让人家孩子屈服的,哼!
所以,根本原因不在于你说了几遍,而在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当然如果你非要再次批评,请不要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你根本不知道你的唠叨有多可怕:
给孩子带来压力
遇到一个你做啥事她都爱唠叨的母亲,孩子会感到很压抑,甚至得抑郁,或超级不自信。你想想,当孩子画画时,你说这样画不对,应该怎样怎样。
当孩子做错事情时,你会说,看吧,早就跟你说怎么怎么,你非得不听,结果怎么怎么了吧,吧啦吧啦开始了。
当孩子生病时,人家已经够难受了,你还在那里说,这下好啦,病了吧?难受吧?早就跟你说要多喝水,干嘛不喝呢?吧啦吧啦……
如果是你,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压抑不?崩溃不?想自杀而不能不?
一个爱唠叨的人,给别人带来的是每天特别不顺,感觉心脏永远是拧着的,胸永远是堵着的。
满满的负能量
老娘我多不容易啊,一个人辛辛苦苦十月怀胎,生你的时候差点没见了阎王爷,好不容易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了,你还不听话。你说你那个爸,管过啥啊,除了会挣俩钱,家里的灯泡他换过没?还有你奶奶,整天就知道气我……
这样的妈妈,是不是负能量爆棚呢?就算再辛苦,再不易,让人也同情不起来了,如果是祥林嫂在我们跟前倒苦水,咱尚且可以走开,咱妈都这么伤心了,咱得忍着听完吧!
可听完后绝对贼难受!因为坏情绪是会传染的啊,而你呢?有没有把这样的坏情绪传染给孩子呢?如果有,那赶紧改正吧!
给孩子负面暗示
你看人家那个谁谁谁,不但学习好,回家还帮他妈干活,我怎么就养了你这么个没出息的东西,吧啦吧啦……
孩子在4岁左右的时候,最需要得到父母的肯定、赞美和认同。他很在意父母眼中的自己,而天天生活在你的“负强化”里,孩子只会往你最不想看到的样子上面去发展。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唠叨不好,那怎么改正呢?
办法就是管住自己的嘴!闭嘴!实在忍不住想唠叨时,要告诉孩子或对方,我又要唠叨了啊,满足下我的口欲期。通过这种不断地把潜意识意识化的办法,来提醒自己,以后尽量少唠叨。
对!其实就这么简单,然而看似简单,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能改变呢?
我们为人父母,可以为了孩子去死,但却很少有人肯为孩子改掉那些顽固不化的缺点。
看来改变比死都难!但若你能真正改变,带给家人和孩子的确是更多的美好,那么为什么不试着改变一下,万一成功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