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个人愿景
林妈妈课堂系列微课我最近一直在听,当上周六林老师在微课堂互动环节抛出互动话题:如果你拥有了所有的必备条件,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我几乎在五秒内,头脑闪过一个答案,立马回复到群里:开一家未来学校。
后来也看到有三、四位伙伴有类似这样的目标愿景。
我想写下这个愿景目标不是偶然,它自有形成的客观外因,更深入觉察它的形成和我彼时当下所有的“生命经历”有关。原生家庭里,我有一个大我三岁的姐姐,姐姐的性格和我截然相反,小时候的我外向活泼,人见人爱,很讨人喜欢,姐姐内向不爱说话,和我永远玩不到一起,她仅有一个好朋友,而我身后有一堆。爸妈喜欢拿“我的优点”戳“姐姐的缺点”,那时候不懂,还以此为荣,总带着高高在上的荣耀光环,觉得我比姐姐优秀、我比姐姐有心眼、我比姐姐会来事…促成一个限制性信念:优秀的孩子才能得到爸爸妈妈的爱。讨人欢喜情商高的孩子是香饽饽…就是在这样一个被否定、被比较、被忽略感受的家境下,姐姐学习成绩一直处在中下游水平,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被老师拿来当过“作文跑题大王”案例讲给全班学生听。姐姐小学毕业就极度厌恶上学,但是迫于九年义务教育,她还是坚持读完初中。后来学过画画、做过挂毯地图设计;学过理发师、因皮肤过敏而被迫放弃;去过济南机场地勤、因适应不了躁乱的宿舍环境而坚持回家;做过销售至今。姐姐的性格发生了质变,现在是外向能聊很会同陌生人在短时间内建立信任关系的那一类人。而我在经历了小学初中优越感过后一度因外因在学习能力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而且在文理分科的时候,我竟然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导致高中文理分班,觉得理科将来专业面广而随大流选的理科班,爸妈觉得铁路电气化是个有前景的行业而帮我选定的大学专业。
可想而知,我的大学四年专业学的一丁点都不深入,而且自始至终我也没有真正爱上这个专业。工作后,在我的“心智创造”下终于离开专业路,走入思想政工管理路。
在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确实在一个阶段内,使中国的人才培养重新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据统计,恢复高考后的二十多年里,ZG已经有1000多万名普通高校的本专科毕业生和近60万名研究生陆续走上了工作岗位。现在来看,这两个数据肯定不知翻了多少倍。当然不可否认:教育水平及定位在一定程度反应一个国家的发展发达程度,我们正经历着教育界的不断更新变革。
但是,不得不说,在很多年以来,我们在“社会本位”、“知识本位”的价值追求钟摆间倍受“煎熬”,我们在固定的教学体系下、在标准的教学大纲下、在规范的教育环境里,被培养成“模具”中的人。在“全面发展”教育提出六十多年、“素质教育”提出三十多年以来,国家课程改革更新了很多次,环顾ZG社会现实:我们的教育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了吗?我们的教育影响力更大了吗?我们在“以尊重学生个体独特个性发展为本”的教育观上,有很远很长的路要走,或者说达到一种符合大道的平衡,真正做到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开发每一个人的内心这样的一种使命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包括在我个人成长经历中,对家长掌控下的“叛逆期”爆发,深深的让我感受到,如果一个人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社会、学校不做出改变,那我们都会掉入“被恐惧驱使的漩涡”。最近,刚好听了樊登新讲的一本《未来学校》,作者朱永新是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秘书长,ZG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ZG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在很多大学兼职教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教育30人论坛和21事迹教育发展研究院共同发起人。他的书中讲到:现行教育模式的弊端、透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树立学习正确的发力方向和认知观念。在未来的社会,学力将比学历更重要。传统的教室和学校会不再是理所应当固定的学习场所?未来的教育趋势应遵从时应个体独特性发展而应让每一个人内在自然而然拥有自由选择权并真正为梦想中的未来作出愿景规划。包括此次YQ给我们大家带来的新的教育模式的体验,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几乎每一个人都经历着重新改变旧有体系思考适应新时代的新的学习理念,并建立终身学习成长的信念。如果未来学校:孩子们能够尽早的认识自我,知道自己的天赋使命,并跟随本心自主选择真正想要的未来,那我觉得整个社会都将是闪着觉醒之光的独特存在,每个人都会为真正从心底流露出来爱的创造而为之真情付出,积极向上的能量营造着无限美好的当下时光。【写到此处有点热血沸腾】
当下我为自己的愿景做了什么:
一、 成长自我,同时做成长型父母、做成长型员工。4年前接触东方九型生命成长体系,并在2019年跟随陈浪老师完成生命成长工作坊一二三阶。生活工作中,秉承“临在为本、自我觉察、九型为镜、内圣外王”的十六字箴言,走在个人成长的路上【读书、共修、分享、泡课不能停】。
二、 借助团体力量疗愈伤痛,找到天赋使命,并不断在生活中践行,运用“生命管理手账”不断清晰个人阶段性目标及平衡人生。
三、 认知自我成长的方向,不断扩大视角,扩大影响圈。将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将生命状态不断提升。【前提是需要全部敞开的接纳自己】在工作中做好规划,并将工作核心重建与人深度“情感链接”,扩大影响力。不定期与主管领导沟通,达成统一和谐的发展规划,并主动表达我为团队成长可奉献的能力。定期与服务上下级沟通,调研工作所需,积极构想可创新改革的金点子,并在相应的平台发布调研论文,积极形成创新管理典范。在家庭中,支持陪伴好家人。同父母之间临在陪伴,同爱人之间创立“家庭奋斗目标”并支持彼此共成长。在支持女儿成长的过程中,积极同班级老师沟通交流,调整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作出的配合与改动,同“志同道合”的家长建立信任关系,并付出行动组建“读书群”真正支持孩子们团体成长。每一份践行都是生命成长的意义。
四、 持续不断更新,再次扩大影响圈,实现生命影响生命,成长带动成长。将生命价值影响力做到极致,就像老师说的如果拥有了所有的必备条件(人力、财力、物力),(天时地利人和),我想愿景终有实现的那天。
2. 孩子的愿景
第二个作业是孩子的愿景描述。我和八岁的女儿探讨过这个问题,她最初的回答是:“妈妈,你觉得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当时有深深的自责与愧疚,觉得在“我的掌控下”,孩子有可能也成了我的二手人生,她有可能是在试探求认同、有可能有深深的不确定不相信自己的信念、也有可能害怕表达被否定…好在现在成长中,我渐渐看到了模式里的无觉知,并在满满改变,在支持陪伴她成长的过程中,积极去做“成长型父母”再去做“教练型父母”。现在女儿也在变,她有时候会眼里闪着光的告诉我说:“妈妈,我将来特别想当考古学家!”“妈妈,我将来也特别想当甜点设计师!”
她的愿景基于她内心的渴望,那种自然发出来的力量感也深深的影响着我,我觉得我现在能够做到以下四大相信就是信任她、成就她、支持她让她自己成为自己的人生赢家。也期待我们共同清晰,在实现目标愿景下,当下如何去做,怎样做,做什么才可以以终为始。
3. 学习体会
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远。感恩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