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更新:操练身体,益处还少
自从村上春树成为好多人的偶像之后,关于写作和健身的关系,一度被神 话。一谈起村上,大家就会想起马拉松,还有威士忌,还有爵士乐,仿佛这三样 东西,成了一个健康的高产的作家的标配。
无论是当作家,还是当个程序员,有个好身体,实在太重要了。但是,凡事不可过分强调。
很多人觉得,许多疾病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引起的。实际上很多病都是基因或者不明原因引起的。
事实证明,过度运动不但不能带来好处,还会给健康带来损伤,有时是不可逆转的损伤。
我以前在杭州一家报社工作,有位同事,家在甘肃。有一年五一,他正好休年假, 就准备骑自行车回老家。报社说,这个主意太棒了,反正你骑都骑了,不如干脆给报社每天写骑行日记,我们搞成一个系列报道得了。小伙子人朴实,盛情难却,就全副装备,自行车上插了一面旗子,一个人上路了。
每天果然发来报道,他成了同事以及部分杭州老读者心里的英雄,终于有一天骑到河南开封。要知道对于杭州人来说,开封是世界上两大圣地之一,另一个当然是杭州 了,都做过宋朝的首都嘛。我同事,在骑车的过程中,不小心跟人相撞,摔下了 自行车。只觉得脚受了点伤,稍微擦了些药膏有上路了。后来,觉得跟腱部位越来越疼,有些坚持不住了。但是他现在已经成了报纸上塑造的英雄,只能忍痛坚持。
大家知道,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一个从东向西骑车的人,其实 每天都在爬坡。等他骑到兰州老家的时候,伤脚实在剧痛,但还是咬着牙到 达了他的老家。 去医院一检查,韧带断裂。
锻炼这件事很容易依次陷入完美主义、冒进主义、和失败主义。一开始制定一个不切实际的计划,比如我去年要求自己每天必须走 6 公里,无论多晚都走,夜里体育场关门,我还翻墙进去锻炼。坚持了一年,一个月基本都走 20 多次,哪天不锻炼,就觉得自己没有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状态。
但是这样一来很容易受伤或过劳,二来很容易消耗意志力资源。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意志力不是无限的,而是一个固定的常量,集中用在一个地方,另外的地方就会稀缺。把意志力都用在健身、节食、减肥上,必然在别的方面意志力薄弱了,比如在死线来临前完成写稿。
事实上,每天锻炼是毫无必要的。人的肌肉恢复时间大约是48小时,肌肉也需要呼吸,需要休息,两天锻炼一次效果更好。我这样层层给自己施压加码,带来的后果是春节之后的大放弃。
我已经半个多月没有锻炼,感觉意志就要颓了。失败主义阴云笼罩。体重开始反弹,已经突破了我划定的红线、甚至紫线。
这个时候,因为讲好中文课,一段圣经带给我亮光,这就是《 提摩太前书》 第4章 第8节,保罗对年轻的提摩太说:
操练身体,益处还少。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
原来我们奉为神圣的锻炼身体,在保罗看来,益处并没有大过天的程度。跟“敬虔”比起来,它就是人生的小道而已。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感觉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我的生命有更重要的用途。我不是不健身了,而是要分清楚生命的轻重缓急。重要的是,一边完成自己的工作,尽自己的本分,一边让身心都得到锻炼。
比如:绕着操场跑6公里当然很好,但如果朋友需要一样东西,骑着自行车给他送去,反而比锻炼还好。因为这一方面活动了肌肉,一方面帮助了朋友。
关于锻炼这件事,我明白了:
- 对于胖子来说,他的一生,减肥是没有终点的。活一天,控一天体重,活 一天,控一天饮食。这是一场无尽的战争,更要快乐地打,轻松地打。
- 不否认锻炼的作用,也不把锻炼神圣化。
- 科学锻炼,循序渐进。
- 每周3-4次锻炼即可,每次三公里也是收获。
- 如果不锻炼,就趴在地上擦地板,或者做马,让小孩骑。
- 锻炼时不要听耳机,要消除自己对于外部事物的依赖。
- 如果有重要的事,就放弃锻炼。
- 如果一件事能够让人既运动,又尽本分,那就两全其美了。
关于转载问题:请统一联系我的经纪人南方有路。
想与我进行更深入的交流请点击《好中文的样子》写作私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