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3月17、18两天,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在灵宝举行的“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导读导学研究中心第12届年会暨河南省语文第22届年会”,近距离聆听了几位专家泰斗的讲座和课堂教学展示。各位专家的语言或诙谐幽默、或声情并茂,字字珠玑,引人入胜。几位大师的现场做课,更是驾轻就熟、收放自如,其治学态度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自始至终都在引领孩子们通过书写和朗读去学习、去发现。既没有我们平时上课的众多形式花样,也没有环环相扣的套路,一切全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行走和呈现。看似海阔天空、信马由缰,实则收放自如、水到渠成……
天生愚钝的我听得如痴如醉,恨不得录下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字眼,留待日后学习揣摩。但我真的不能也不敢分心记下这些最美的词句,因为稍一走心就会错过这连珠的妙语。只好在回味中,写下脑海中点滴的记忆,和各位兄弟姐妹们分享、共勉。
先说魏书生先生吧,他的教学理念,各位比我了解的更多。一位68岁的瘦小老头,一上台就活力四射,把轻松愉快的气氛带给了现场每一位观众。他一如既往地强调语文课要抓住根本“不动摇、不松懈、不折腾”,通过最简单的读和写,争取“日有所得”,日积月累,学有所成。接下来,我们又聆听了“吟唱大师”韩军的《孔乙己》、“初心大师”贾志敏的《推敲》、“儒雅大师”程翔的《爱莲说》《念奴娇.赤壁怀古》、钱娟老师的《一封信》,以及赵春林老师的“高效阅读”、王玉华老师的作文引领课《多思善想话角度》。课堂上看似随心所欲、漫不经心,实则“别有用心、别具匠心”。就连每节课后的专家点评,也诙谐幽默、妙语连珠,又恰如其分、一语中的。
二
特别是贾志敏老师,是本次年会到场专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已经八十高龄的贾老,身患疾病,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可一走上讲台见到孩子们,立刻容光焕发、思维活泼,兴奋得像个孩子。贾老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点:一是早已功成名就,况又年老体衰,但只因热爱教育热爱孩子,就一直坚守教育阵地,传道授业解惑,让人肃然起敬!二是内心慈祥,性情耿直,对学生严格要求。身为小学语文老师,看到贾老课堂上对学生读写习惯的培养,以及教育学生传承文明学会做人的精雕细琢,令人叹为观止、望尘莫及。
年已80的贾老师来自上海,但一句充满地道乡音的“俺是河南的,俺是洛阳的”温暖了整个会场。正是浓浓的乡情牵挂,让贾老不顾车马劳顿,千里奔袭只为给孩子们上一堂语文课。课后,心系故土的贾老不住称赞“灵宝的孩子真是灵,都是宝!”让人倍感鼓舞,又欣喜万分。
这节课上,贾老面对学生的课堂发言,不止一次用到 “乱七八糟!”“思维混乱!”予以评价。对于一直处于赏识教育光环中的孩子,个个都是家长的手中宝,受不得半点委屈。而贾老如此严苛的评价,丝毫没有顾及学生面子。而孩子们呢,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更高了。这节课上,孩子们思维的大门轰然洞开,个个跃跃欲试,无形中的收获更是巨大的。在座的老师们,也都面面相觑,会心一笑。只有性情耿直的老师才能一针见血地评价学生的不足,更能让人心生敬意。
课堂上,贾老师让孩子们念的最多的就是“第九课 《推敲》”。从纠正字音(翘舌音)、学习多音字(组词理解)、学写半包围结构的“道”“通”“避”(里面要紧凑,外面走之底要写的潇洒)等基本的常规识字教学,到读课文“要像广播员读稿子一样读课文”、“没有画面,但一定要读出画面来”,再到改病句时的“先老后小,要先尊老,再爱小”等等(“推敲”的学以致用),从文本教材学习中的基本要求到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贾老师都给我们上了极其生动的一课:引导鼓励是真爱,严格要求更是爱!
早在课前,我们就观看了贾老的视频资料,还有幸通过视频短片见证了贾老和爱人的金婚盛典。贾老向与会教师展示了40年前的学生作业,提到一个个卓有建树的昔日学生名字,不止一次地说强调“学生的成长是教师个人价值的最大体现”,大家对贾老的敬意由衷而生。课后,贾老再次提到毕生最喜欢的还是课堂,还是孩子们。为了孩子们,坚强地活着!
贾老选择《推敲》一课进行教学引领,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而且悟出了学习语文的真谛,更向家乡听课的老师展示了什么才是打开语文的有效途径。贾老的学识素养、教育情怀,足以让我们用一生去感悟和“推敲”。
三
贾老年事已高,课后大家不忍再叨扰他老人家,许多期待的探寻就留给了随后做课的钱娟老师——贾老的嫡传弟子。钱娟老师上的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课文《一封信》,这也是本次年会课堂教学展示中唯一的小学低年级课程。
一上课,钱娟老师就引导孩子们放松紧张的心情,“想怎么坐就怎么坐,只要自己舒服就行”。课堂上的钱娟老师更是和蔼亲切,与孩子们的互动温婉有度,如一缕和煦的春风拂过孩子们的心田,又如涓涓细流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亲切的话语中包含着严格的要求,孩子们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新知,练就了能力。最后又以《给孩子们的一封信》做结,整堂课的气氛都是那么轻松惬意,连听课的我们也觉得如此舒服熨帖。
课后,钱娟老师站在一线教师的立场上,回答了诸如“语文是什么”“什么是语文”“语文怎么学”等问题,令人茅塞顿开。同时还对这节课教法作了简要说明:朗读课文、分析教材沿袭贾老师的教法,而生字教学又采用薛老师的“板块识字法”。
四
第二天上午,首先是灵宝实验中学的强红瑞老师做课《土地的誓言》,后是来自北京一0一中学的程翔老师的两节诗词鉴赏课。
程翔老师是授课专家中唯一没有借助PPT的一位,只手拿着一支粉笔走上讲台,至于教材,早已烂熟于心。程老师上的第一节是周敦颐的《爱莲说》,第二节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两篇课文的教学,程老师都秉承了“读”为根本、“写”为基础的教学理念,“自然而然”地引领孩子们把课文读了一遍又一遍。而孩子们呢,似乎乐在其中,并不厌烦,读得越来越“有感觉”。而程老师只是穿梭在学生中间,轻松又不失幽默地评价或鼓励。(回想我们的课堂,想让孩子们多读一遍课文,都是那么艰难。看来不是孩子们不愿读,实在是我们不会引导所致。)关于课文内容的分析,程老师几乎全交给学生处理;甚至于最难的写作手法,也层层深入地诱导学生们总结。只有当学生们的阅历无法企及时,老师才“画龙点睛”予以讲解。反观我们的课堂,平时还好,越是公开课越怕学生跑遍,想方设法把学生生拉硬拽到预设轨道上。
程老师的课,堪称极简主义,连板书也多由学生代笔。《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是由学生分别逐句默写在黑板上,然后由学生自己讲解(或者求助同学)这一句诗词。但就在这看似随意的课堂上,不仅考查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检验了学生的“读”(朗读能力)“写”(汉字书写)基本功,而且巧妙地延伸到课外知识积淀。课堂的中间,程老师不止一次提到语文“核心素养”:唤起学生原有的语文知识、拓展引用课外知识帮助理解课文……使在座的老师们受益匪浅。
五
与会专家的教育精髓,犹如传说一般神奇;听各位专家的示范引领课,又是一种智慧启迪。而且这种智慧似乎我们早已具备,只是在年深日久的岁月磨砺中丢失殆尽,又在不断地跟风中丧失了自我。结果发现自己浑浑噩噩、一事无成,于是继续跟风继续沉沦,把“语文”最本真的东西置于脑后。孩子们的分数看似提高了不少,但真正的“本领”和“核心素养”却日渐枯竭。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语文学科所占比重逐步提高,“语文”成为热搜的关键词,也再次成为学习领域的宠儿。除了考试的功利目的外,语文课堂又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身为一名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师,我深知个人身份虽卑微,但育人责任之重大!
我渴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轻松驾驭课堂,指引学生天马行空思绪飞扬;也梦想我的宝贝们,能够稳扎稳打、日有所得、厚积薄发……
身为语文教师,此生无悔;教学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