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安静

      昨夜读周国平,颇有感触。

      周国平的文字总是给我们以心灵的启迪,犹如暗夜里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们灵魂的归宿。“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创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博大的爱心,而这一切都超越于俗世的争斗,处在永久和平之中。这种境界,正是丰富的安静之极致。” 

      “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置身于尘世的喧嚣中,心情难免浮躁,读到这些文字,会让我多一些从容与安静。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例如四季轮回、朝阳晚霞,生老病死,连神都不能阻止,我们只能顺其自然。与其在尘嚣中放纵,不如在安静中升华。

      因为,我们这一生背负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身上束缚的套子,实在是太紧了。心里捆绑的枷锁,实在是太重了。心里装的苦水,实在是太苦了。


      所以,某些外在的东西,能放就放,能舍就舍,毕竟生命的本体是最可贵的,不要舍本逐末。为了外在的浮华,而消耗生命的本体,得不偿失,也是我们的痛苦所在。人生最清醉的时光莫过于:在月朗星稀的深夜,读几本闲书;在天高云淡的午后,听几首老歌;在饕风虐雪的黄昏,邀知己三五,围炉畅饮。于安静中自有真性情的存在,何须辩言?

       去年去呼伦贝尔,我曾在游记中写道,“什么事物,一旦能安静下来,便有了成大气候的征兆。例如眼前的这片草原,一碧千里之外还是一碧千里,蓝天白云之上还是蓝天白云。无论是异族的铁蹄,还是血腥的杀戮,都不曾改变草原的安静与平和。放眼望去,所有的烦恼与不快都会随风而逝。而这一点是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中所体会不到的”。岁月终究会掠去肤浅与浮躁,沉淀下来安静与深刻。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安静,不是沉默,而是拥有韬光养晦之后的内涵;安静,不是懦弱,而是一种置身于人群嚣喧中仍能具有的从容;安静,不是附庸,而是一种绝不肯和光同尘的坚定;安静,不是寂寥,而是一种红尘熙攘中仍能操持的那份淡泊。

      没有人会在时间之外拥有永恒,没有人会在生命之外拥有永生。安静、嘈杂,孤独、熙攘,如此循环往复,砥砺前行。生命才会变得厚重与成熟。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很美的夜,很美的月,又何必“惊回千里梦”;又何必“白首为功名”。莫不如于前庭静看花落花开,任文字诉说一个人的沧海桑田。他年,繁华落尽,洗尽铅华,再读这段历程,懂与不懂,做与不做,或许,都已不再重要。

      独自一人安静地走过热闹的人群,总能看到别样的风景。更多的时候,这种感觉,无人和唱,于是,便执著地眷恋文字,将困顿与纠结,欣慰与苦楚,荣光与屈辱,一并托付文字,在安静的午夜,集结。然后,任岁月将其风干、腌制。一路记忆,一路陪伴。老的时候,再细数流年,将这一段一段的心情,拿来,下酒。无论悲喜,都将成为彼时最美好的回忆。

      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的诱惑。

      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存精神世界的宝藏。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月夜无眠,享受这种心境和安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