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与学习息息相关,烦恼、困难一直在生活中出现,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够让自己过得更加的充实。但是,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知识,如果我们不了解学习,如何能够通过学习而收获更多呢?
学习的方式有很多,阅读、视频、听讲等等,各种各样,我们需要作出选择,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渠道。
那么在体会学习的过程,通常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习的欲望
首先,在学习前,大家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举个栗子,当自己选择了学习写作时,试想,自己为什么会作出这种选择,作出选择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各种因素呢?学习写作只是因为看了一篇文章讲述写文章的各种好处,一时的冲动才去学习吗?还是为了某种目的呢?
不同的想法去学习带来的结果是不同的。这时,欲望就会成为学习的动力,我学习这些,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想想学习这些,将来的自己与现在自己的区别,我真正想要实现的欲望与学习这些有什么关系?
没有真正的欲望去学习,能够真正牢记并且把学到的东西用于现实是不实际的,有了欲望,才有了把精力投入在学习中的第一步。
学习的专注能力
知道自己的学习方向,进入了学习的状态,突然,想查一下资料,拿起手机,被某个app的一条信息吸引,自己最近就是想了解这信息,于是一条一条信息的诱惑使得自己忘记了最初的学习。
当被时间黑洞吞噬了自己的时间后,自己感到懊悔,也许放在这方面学习的时间过去了,自己把学习又安排到第二天,日复一日,伪勤奋的去学习,最后学了等于没学,还把时间浪费了。
专注力的影响存在各个方面,自己的心态、外界的诱惑、学习的环境,懂得在学习的行动前排除各种影响因素,使得学习起到真正的价值。
专注方面,可以利用一些科学的方法,例如番茄工作法,如果自己安排说自己一天专注,真正学习时,种种原因分散注意力,一天,也许对专注也是一个长时间,为何我们不把一天分为一个一个小时间段,一天专注太难,那么,25分钟呢,这一时间段,什么都不去理会,把心态完全放在学习上,过后休息,然后继续安排学习时间段。试着使这方法成为习惯。
学习不能够坚持
专注力,对于学习来说,可以算作短期影响因素,那么坚持,才是一个长期因素。生活中不能够坚持也许影响人与人之间差别的关键问题。
栗子很多,想阅读,一次性上当当网买了10本或更多的书,但是,长时间过去了,真正看完的书籍也就是那么3、4本;想要运动健身,办理了健身房的会员,一个月实际去健身的次数不超过10次,当别人问到自己为什么不去健身时,自己很多人给的答案都一样——没有时间。
花费了金钱,想要提升自己,但是真正收获的却是那么少,与其说是时间不足,不如说自己想要逃避学习,学习的过程是困难的,因为自己的不知道,自己要花费时间慢慢弄明白、弄清楚,感到枯燥,不学习自己可以在舒适区度过,但是因为自己现在的舒适,得到的是将来的懊悔。
我们学习了,短期内得不到赞扬、鼓励,自己就产生感觉所学知识的无用感,学习上得不到快乐,想要放弃,于是就往自己放弃的念头去思考,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们学习,就应该懂得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需要这些知识帮助的他人上,通过解决了别人的困难,内心就会得到成就感,就会更有学习的动力。
寻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学习圈子,相互之间的提醒,可以使得自制能力得到提高,同时,遇到难题,询问有经验的道友可以快速找到办法,可以节约自己不必要的时间花费。
学习需要方法
学习了,自己学不会,在想要的学习区域,一些基础的知识反复去摸索、牢记,自己不单单花费了时间,也得不到实际收货,这时,需要考虑到的,自己学习的方法是不是正确呢?
现在关于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只要上一些网站搜索一下就可以找到,在找方法的同时,看看方法描述的作用与自己学习过程出现的问题是否相关,方法不必寻找太多,某某某的方法很好,收藏起来,另一个方法也有用处,又去收藏。
这样,做到的只是了解方法而已,我们需要的是把方法实践在自己的学习上,方法也有一个适应期,一开始方法的运用也许比较有压力,但是,不能开始就否定了方法的可行性,我们要适应这种方法,让方法成为提高学习效率个人工具。
这里有一个通用的学习方法,输入——理解——输出(表达),学习中,很多人只做到了前两个步骤,但很少做到第三步,书籍看懂了,只是思维上的懂得,这还可以是是不懂,因为让我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时,我们往往会变得吞吞吐吐,表达不清晰,能够做到顺利把书本的知识有逻辑、有结构表达出来,这才是真正的学到知识。
活到老,学到老,生活离不开学习,理解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进步自我,把自己提升到:不知道自己已经知道,这才是学习理解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