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工作结束,晚上天黑了一个人在家就开始胡思乱想、心神不宁、感到空虚,怎么办?
1.很多人都有独处焦虑。要从根本上缓解这种独处的焦虑感,你需要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你认识到自己焦虑的根源时,你的焦虑感可能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因为一旦你知道了“为什么”,那种由于不了解自己发生了什么所产生的不安感就会淡化很多。
2.推荐你运用反思日记,试着了解和分析你一个人待着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想法或者哪些忧虑占据着你的头脑,让你感到不安和焦灼。这是一种简便易行有效的思维记录和分析方法。对任何人来说,如果真想了解自己那些让自己不开心的想法,也就是头脑中那些一闪而过、令人不快的念头,就需要把这些想法记录下来,以结构化的方式认真研究。
3.反思日记的具体做法是:当你晚上感觉不安和情绪烦躁的时候,找一个安静、隐秘的地方,动手把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感受记录下来。先写下日期和时间,接下来简单描述一下你所面临的感到不安的情境。然后,尽量准确地描述自己情绪低落时的具体感受。情绪是认知或思维的捷径。在记录大约一个星期的反思日记之后,你应该能发现比较明显的线索,从中了解到让自己感到焦虑的具体想法。

4.一般说来,独处焦虑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固化思维焦虑。如果在你本应享受独处时光的时候,总是不能摆脱一种反复的想法,并为此感到烦恼、纠结、无所适从,请跳出来仔细想一想,是哪一种固化思维导致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可,为了得到周围人的赞许,我们会朝着一个个目标努力反复地做下去。时间长了,头脑中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规则性信念,或者比较固执的思维习惯。很多人之所以在独处时感到焦躁难安,正是因为他们在为人处世时,过于坚持一个想法或一种做法。而这种固化思维在与他人和环境发生严重冲突时,会给自己带来极度消极的影响。这个时候,你需要拨开迷雾,看到内心深处那个可能过于固执的信念。
5.第二种是死亡焦虑。如果你独处时,总是感觉自己好像生病了一样浑身不舒服,经常会想到关于病痛和死亡的事情,你多半就是死亡焦虑。而对抗死亡焦虑最好的方法,就是思考我们该如何生活。慈善机构"死亡重要"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70%的人对谈论死亡感到不安,只有不到30%的人会向家人讲述自己的临终遗愿。死亡焦虑是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要用有限的生命做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人生中的每一天,都应该用于追求个人目标的实现,做喜欢的事,与喜欢的人在一起。
6.第三种是普遍性的黑夜焦虑。如果你白天一切如常,只是晚上一个人待着时会胡思乱想。并且反思日记所记录的内容没有什么规律,都是一些偶然产生的比较跳跃的想法,那你多半就是黑夜焦虑。对抗黑夜焦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尽量不要一个人待着,把晚上的时间安排的丰富一些,可以跟朋友外出、去运动健身、陪家人聊天,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