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总是听长辈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不要畏惧失败..."。
这个观点是没有依据的,我们会经常遇到失败,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只有经历失败了,我们才能走向成功,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在我的看来,这只是一种对失败过后的乐观积极态度,安抚自我,为了让我们快速从失败的处境中脱离出来,摆脱这种痛苦,然后在失败当中抽取教训,面对下一次挑战。
“只有你成功过了,才会有可能一直成功”,就是说你的成功应该来源于成功,而不是你的失败,你成功过,你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实用并且可行的东西,并且在下一次做某件事的时候继续使用这种可行的方法,一次次从失败当中汲取教训,还有可能一次次陷入失败,失败太多次会消耗自己的精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并且真正失败的原因有时很难探索到的,它可能就藏在你的本能里面。当你没办法深入了解自己的时候,就没办法找到失败的根源并且解决它。说白了,在失败中汲取经验是一种很模糊的概念,远没有成功来的经验来的清晰明确。
我之前一直没有这样的体悟,所以一直摆脱不了自己老套传统的学习方法,也不曾有人教我,一直活在别人的影子里,在这种环境下寻找到一种不管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最优的方法,并且还处在自己大脑的舒适区当中给自己设定的方法->“假努力”,一定要比所有人都刻苦。因为自己的这种学习方法,让我踩了很多坑,陷入一次次失败,无论我多么努力,刻苦,永远也突破不了自己。
导致最后我在自我思考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比我预想的要差的多,认知还处在最底层。放在之前我总是觉得我懂得很多,让自己产生很多错觉,其实不然,我经常性怀疑自己,为什么你和别人一样努力为什么总是没有进步,再当我意识到自己学习方法错误的时候,但是也不知道是哪里错的时候,才是最窒息的,然后让自己陷入了一种没有动力和精力无可奈何的状态。当我一直对自己抱有希望但是最终执行不下去的时候,给自己定义了一个标签“我也就这样了”,不管我多努力都没有用,就像被一把手抓住了一样,我就被一直束缚着。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读书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帮助,在一遍遍读后的反思中,我发现我发自己教的差极了,所以我要好好把自己再养一遍,对之前的我,总是把自己想的厉害一些,我好像无法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但不过是幻想而已,事实就是事实,我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不过没关系,我很幸运发现了现在的自己,虽然说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但是我要尝试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不要总是把自己想成你觉得你在别人心里是怎样的,你就是你,无论如何。
就我的经历,我想说,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因为只有你成功过,有了相应的体验和经历,你才会一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