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家教、家风不仅关乎个人品行,更关乎党风政风,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格局如何调整,党员干部都要立好标杆、树好风向,带头抓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以德治家、以廉养家、以俭持家,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文明向善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注重家庭,筑好廉洁从政的“基本盘”。《礼记·大学》有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家庭是人生的驿站,家人是最亲密的陪伴者,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行为往往会在家庭中得到最直接的反馈和影响,如果家庭不能成为廉洁自律的堡垒,则会形成贪腐的温床,落马官员不乏在忏悔录中提到:“家人劝我收手,我却一意孤行”,“家人催促捞钱,最终一损俱损”,结果是政治生命的终结,幸福美满家庭毁于一旦。因此,党员干部要敲响廉洁“警示钟”,珍视家庭,用心经营,筑好廉洁从政的“基本盘”,不仅自身要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也要严格要求亲属子女树立遵纪守法、严于律己的良好观念。
注重家教,树好正确价值观的“风向标”。古人云:“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家教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决定一个人的品行基调,不仅关乎子女成长,更关乎家族兴衰,奢靡腐化的苗头常在家教缺失中萌生。曾经的“红二代”李天一,自小娇生惯养,嚣张跋扈,最终因违法犯罪、身陷囹圄,成为“阶下囚”。反观革命先辈,从周恩来总理教育晚辈不搞特殊,不谋私利,“不做特别党员”,到焦裕禄家训“勤俭持家、清正做人”,子女无一人走上歪路再到谷文昌“宁可自己受穷,也不让家人搞特殊”,赢得百姓敬仰,他们都把严格家教当做立身之本,不给亲属开“后门”,以实际行动涵养清廉正气,为后世称道。因此,党员干部要从自身做起,以德为先,严管家门,言传身教,引导子女系好正确价值观的“第一粒扣子”,远离歪风邪气,防止“亲情账”变“牢狱账”。
注重家风,砌好优良作风的“防火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家风是家庭文化的缩影,也是党员干部作风的延伸,家风正,则民风淳,政风清。杨震“暮夜却金”,以“不为子孙置田宅”为家训;包拯拒收“孝敬银”,留下“清白传家”佳话;司马光以“俭”为训,教育儿子司马康克勤克俭,最终成就贤良之名;这无不体现了优良家风铸就浩然正气,成为造福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而家风不正,则祸患无穷,有因子女“接力”腐败而悔之晚矣,有因配偶“围猎”权力而锒铛入狱,典型案例不胜枚举,一旦私欲膨胀、家门失守,便走向不归路,将整个家庭拖入深渊。作为党员干部要涵养良好家风,砌好优良作风的“防火墙”,让传统美德成为家庭共识,让廉洁理念深植于家人心中,让优良家风成为涵养自身作风的“助推器”。
家是修身立德的清净之地,不是权力寻租的后花园。党员干部作为治国理政的中坚力量,要经营好小家,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切勿台上高谈廉洁,台下却纵容家人利用职权谋私,党员干部应以家庭为基点、以家教为纽带、以家风为准绳,注重家庭建设,严肃家教管理,涵养清廉家风,方能固本培元、行稳致远,构建新时代家庭文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