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承焘说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通洲桥·凉亭

这是词人辛弃疾(字幼安,别号稼轩)隐居上饶带湖时,夜行黄沙道上的感受。上片写晴,下片写雨,而各有深浅主次之分和心情急缓之变。

首句“明月别枝惊鹊”,写夜空明月乍出,鹊儿见光惊飞。“别枝”者,离枝也,与苏轼“月明惊鹊未安枝”同意(义),而非唐人“蝉曳残声过别枝”作“另一枝”解之“别枝”。先生所说切合情景,故能片语解纷。

次句“清风半夜鸣蝉”,虽在夜半蝉鸣不止,可见天气闷热,则为下句写雨作伏笔。(半夜鸣蝉,比较新奇,但清风说是闷热,似乎有点解释不通)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二句,为上片主笔。夜半无人,“说丰年”者,既不会是农人,也不是词人自言自语,而是随着稻花四溢的那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之法,比正面抒写对丰收的喜悦更为生动而深刻。

下片写雨和遇雨心情,极有层次。“七八个星天外”,写雨前空中起云,密布的云层中透漏出几颗星星,预示着未雨而有雨意。“两三点雨山前”,写夏天阵雨初来景象,数点飘洒,滂沱随至,它不同于春雨随风潜入,悄然无声。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写行人遇雨的心情,先是焦急,骤雨急至,急于找到一个避雨的地方,记得在那土地庙树林边有一个乡野茅店,可以去避避雨、歇歇脚。于是急急忙忙过了溪桥,那盼望中的茅店果然出现了,其心情的欣喜也可想而知。“路转”也正是心情由焦急而向欣喜之转折,由此一转而戛然收束,则使词情跌宕而生波澜。

      ——摘自吴战垒《夏承焘先生说词》

注1: 夏承焘先生被誉为“当代词宗”,原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具有深厚的词学修养和文史底蕴。他撰有《唐宋词人年谱》。

注2: ()中的文字,是本人敷衍放置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