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8

        小时候,为了应付孩子的调皮捣蛋,父母会用简单粗暴的谎话来吓唬孩子,从而希望他们乖巧。却不知,父母的太多观念对孩子影响巨大。

      “男孩不能哭,跟小姑娘似的”哭泣,其实是最正常不过的一种情绪表达。但男生们却常常听到父母说这样的话:“你是男孩,必须要坚强。”这一句扭曲人性的话,被当成真理传颂数千年。男生的“哭”被当成了一种懦弱的表现。情绪表达千万种,过度压抑任何一种都有害。许多家长忘记了,男孩子先是孩子,再有性别  。                                                        “成绩差的都是坏孩子”有些父母逻辑非常奇怪:坏孩子才跟成绩差的人一起玩,你要和成绩好的人玩。成绩与成就并不正相关。就如《欢乐颂》所说,“贪玩是贪玩,人品是人品,不能混淆。”                                            “你要听话,要懂事”一个懂事的孩子总会过分的善解人意,习惯了先满足别人,习惯了在获得别人赞同后才行动,独独忽略了自己。这样的懂事,其实是件很可怕的事。让一个孩子压抑内心的想法去讨好大人,会束缚住孩子的手脚,在他长大以后,也很难学会如何表达那个真正的自己。家教的理想,本不是望子成龙,而应该让孩子成长为“有生命力”的人,拥有有爱、有自由、有幸福的童年。

        “他为什么只欺负你?一个巴掌拍不响”

小时候被人欺负了,听过的最糟糕的话就是:“他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只欺负你?还不是你也有问题!”“肯定是你先做了什么事,惹得他们欺负你了吧。”这些话翻译过来都是: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教育孩子学会反思当然是必要的,但过度自省,就是自我攻击。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时,并没有耐心去追究“为什么”,而是直接盖棺定论,将“你肯定有错“的帽子扣到孩子头上。只要产生了冲突,被欺负的那个一定有连带责任,这种做法看似中立,却是无能的表现。本来就已经受了伤,还要被寻求保护和安慰的人再质疑否定一次,久而久之,很可能会形成一个思维惯性:但凡遭遇了不好的事情,就是我自己的问题。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如何去爱别人,最后却不知道怎么爱自己。哲学家卢梭曾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的重要性远胜于老师的知识传授。起初,每个孩子都会把父母的话作为真理去遵从,即使有些话并没有科学依据,孩子也只能在读过很多书、走过很多路后完成自我矫正。而又有多少孩子,被父母的三观绑架着,一生也没有独立成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陪伴与物质,他们更需要的是,在父母言传身教和读过的书中,逐渐形成独立人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