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字是“理”。
“理”,就是清理。
哪些东西是孩子自己的,哪些又是大人的?
哪些书籍是学习相关的,哪些又是休闲的?
哪些衣物是经常要穿的,哪些又是过季的?
在孩子“清理”的过程中,我们要懂得放权。
作为父母,不包办、不替代。
如此,才能培养孩子清晰的物权意识。
此外,承担家务,也能让孩子变得更有责任感、归属感。
第二个字是“舍”。
“舍”,即是取舍。
在“清理”的同时,也要帮助孩子学会“减去”不必要的物品。
见过很多父母,自作主张“帮”孩子收拾,结果却因为丢了孩子在意的东西而吵得不可开交。
让孩子学会整理,其实是尊重他的个人空间和界限。
父母正确的做法是:
引导孩子看到现在的状态,杂物多、不常用,堆积成灰……
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状况,房间乱糟糟的、影响心情等。
第三个字是“定”。
“定”,便是“物归原处”。
好拿好放,一眼可见。
慢慢地,孩子就会养成规划生活的好习惯。
但具体怎么“定”,取决于孩子平时的使用习惯和方式。
爸妈可以提供建议。
比如,把使用频率高的物品,放在最容易取放的地方;或者制作标签,按照不同类别去收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