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卖焦虑的文章,为什么不要再看?——读《兰亭集序》

        不知怎么的,最近这几个月许多表达人焦虑的文章占据了各个版页的头条。可能是最近社会环境的变化,经济不景气、物价上涨、互联网寒潮等原因,一篇篇名为《80后xx》《90后xx》《00后都已经……》的文章在朋友圈微博散开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看着别人也有和自己一样的焦虑,仿佛找到了同类一般。

图片发自简书App

        然后一番自我安慰,读完细思,发现没什么用。让人不禁想:读这样的文章有益吗?

      不禁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说的“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我们在读了这些文章之后也同样合古人一样空自嗟叹,真可谓是“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诚然,即使是在现代社会,我们的生活也与王羲之生活的年代有相似之处,对人生也是同样的迷惘。“生兮若浮,死兮若休”。即便乐观旷达如苏东坡也会“悄然而悲,肃然而 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可见对人生的感叹,对现实的不满是文学亘古不变的母题。

      今天的贩卖焦虑和古代的伤春悲秋并无太区别,“悲落叶于劲秋,喜条柔于芳春”“阴阳惨舒”和今天的遇到不顺之事感到悲伤,遇到开心的事觉得快乐是一样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魏晋人的通脱是现代人所没有的,毕竟当时的社会是四海纷扰,海内鼎沸,五胡占据中原,汉人只能偏安一隅。大小朝代如走马灯似的,人人朝不保夕。这与当下是有所不同的。如果不内心旷达一些,恐怕魏晋人个个都有抑郁症了吧!

        而我们又能否做到和古人一样呢,不因外物改变自己,不因外界扰乱心神?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