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双十一,很多人在朋友圈晒出某宝购物截图,订单数量都十分可观。办公室里也不乏讨论,比如“我给儿子买了6双鞋”,“我下单了平衡车”之类的。
而我的下单数量是零。昨天午睡醒来在网上看包,想着毕竟三十岁生日,应该给自己买个好点的包,翻了些轻奢品牌店,看来看去也没找到合适的(主要是价钱不合适),于是作罢。谁说三十岁的女人一定要有大牌包。呵。
前段时间想着买对钻石耳钉作为自己三十岁的礼物,看了一圈发现,小的太不起眼,大一点的倒是亮闪闪的,只是价格也跟着变得闪亮,就一直没下定决心买。过两天,看了个新闻说,国内科学家种出了钻石,跟天然钻石完全没分别,一周能长一克拉。于是彻底决定不买了。
七月斥重金买了瓶香水,做为实现阶段目标的奖励,也只用了几次就放在台子上落灰了。
生活需要仪式感这句话越来越频繁地被身边人提起,但仪式感一定靠消费来体现吗?
通过这样的心理安慰,我机智地跳过了一个个消费陷阱。(还不是是因为穷)
如今的双十一光棍节不再被人提起,大家见了面只问你为某宝的千亿营业额做了多少贡献。
但是不靠消费,又用什么来体现对生活的重视呢?来突出这一天与庸常日子的不同之处呢?
我想了一圈也没有得出答案。
直到收到学生送来的生日礼物。那是一本书,我把它从盒子里拿出来的时候就感觉到它异常的厚度,打开看发现每隔几页就夹着一张照片,多数是从我的社交账号上搜集来的,随手拍的一片云,一枝花,或遥远而模糊的照片,还有被偷拍的照片,下面用精致的书签配着简短而美丽的文字。
我一下子就被震撼到了。
这需要花多少心思和时间?又对我倾注了多大的热情和关注?在分秒必争没有硝烟的高三战场,我想说,这太费时间了,不要花这么多心思。可是我说不出口,怕说出来就伤了一个孩子纯挚的心。
这一阵因为课没上到让自己满意的程度,感情也谈得乱七八糟,常常感到迷茫,一直被一种挫败的情绪笼罩,这时突然感到一阵振奋,原来我还不至于太差。虽然问题也还并没有得到解决。
当我越来越习惯用价值和意义去衡量一件事,我感到自己离成人的世界越来越近。少年是不会考虑这些的。就像《少年的你》中小北为了陈念,义无反顾地背负杀人的罪行。这是独属于少年人的纯粹。一个人身上纯度保持得越高,他被社会驯化得就越少。
但成年人的算计不该被过分苛责,那里满是生活对人的压榨。对抗太难,只好一路妥协。
表姐早我十天出生,如今我们都年满三十了。虽然同在一座城,小时候天天一起疯的人现在一年到头也见不了一两次。她每次见了我都喜欢指着我对他已经上小学的儿子说,你看你阿姨多年轻。但我知道这只是一句无深意的调侃,就像我不羡慕她有丈夫有一双儿子有家庭的支撑一样,她也未必羡慕我孑然一身的潇洒。当她半夜起来喂奶换尿布,彻夜照顾生病的小娃娃,为家庭琐事烦恼的时候,我也在经历不停地被催婚,被异样的眼光看待,被不确定的未来折磨,为一个人硬扛而焦虑。时间是怎么样爬过我皮肤只有我自己最清楚。
生活对谁来说都不容易,哪里有捷径可走,谁又想再来一遍呢?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天才张爱玲十八岁就看透了生活的真相,读她的小说常常觉得她清醒冷酷,但她的散文又分明告诉你她爱这灯红酒绿的俗艳生活爱得要死。
与生活搏斗久了,总还是想着寻求一点超脱于日常的东西。只为稻粮谋,无异于困兽之斗,天长日久,人难免异化。
让我羡慕的有两个人。
一个是大学老师,女儿高中快毕业,开始学芭蕾,当她踮起脚尖旋转,我看到一个女人真正的优雅,那里有对生命的最高热情。
另一个小姐姐常常让我感叹世间竟有如此尤物,让我相信造物是更偏爱某些人的。写小说,一写就得奖,并被搬上大银幕。绘画,未经专业学习,一出手就灵气十足。甚至音乐、戏剧表演也是信手拈来。这些不过是她探索自我的途径,她的主业,是以把女人当牲口使而著称的投行。而她对自我的剖析、发现与建构,她觉察自我意识的敏锐,让我觉得她是真正尊重生命的人。
如何认知自己,如何与世界相处,这是真正重要的问题,而我们不是太忙碌,就是太迟钝,或缺乏足够的心力去探索。
翻开去年生日写的日记,看到最后才想起,去年许的生日愿望是,愿用余生十分努力,换得一分随性与自由。嗯,去年的我比今年文艺多了。
去年还可以躲在二字头的安全区里,今年就不得不面对“三十而立”的期望完全落空的残酷现实了。孔子说三十而立,立什么?大家所希望的不外乎立家、立业、立志。而我可以说,一无所立。
叔叔今年五月到学校来,对我说“今年就三十了”,老爸最近也说,有些事该着急了。
奇怪的是,当初很害怕这一天的到来,当它真正来临的时候我却很平静。
并不是说我对自我有多么坚定,可能仅仅只是,破罐子破摔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