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7-13/15 阴太阳的存在---黑洞对于人类的启示

继续读《一的法则》,今天读到了关于“黑洞”的章节。查了些资料,也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分享给大家。

2015年6月29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天文学研究小组在遥远的宇宙中发现了到目前为止堪称最庞大最古老的黑洞,其质量是太阳的180亿倍。同时,通过在这个巨大黑洞旁的小型黑洞的观测,天文学家用较强的重力场作用现象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一的法则》书中,“拉”对于黑洞的产生是这样阐述的:

当所有造物达到一个足够的灵性重量,全部造物无限地凝结。寻找的光找到了它的源头,因此中止了造物,准备开始新的造物。这种现象你们称之为“黑洞”(the black hole).它的状态是零点的无限大的质量。所有的光都被吸收,无法被看见。

而我想起我的中医师傅很早以前曾说过的“阴太阳”,他说老祖宗早就总结出:世上一切皆为阴阳和合,有阳就有阴,任何事物也都有两面。人生病是因为阴阳失衡,只要将身体阴阳调平衡,疾病就消除了,万事万物的原理是一样的。

几千年前我们的古人通过观天象,早已知道黑洞的存在。他们说天上有一个阳太阳,也会有一个阴太阳,只不过我们肉眼看得到太阳的光芒,却看不到阴太阳。这个阴太阳就是天文学上所说的黑洞。


网络上的科学资料的表达:

在地球上,黑洞是一个地球漏洞,因为里边形成一股强大的磁场从而形成的一种神秘地域,这个地方经常沉没船只,飞机等,据说是被无底黑洞吸了进去,象太平洋上的百慕大三角就是黑洞现象。

黑洞就是中心的一个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高、热量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的奇点,和周围一部分空空如也的天区,这个天区范围之内不可见。

理论物理学家已经对黑洞内究竟发生了什么探索很久,然而大部分的结论可以说实在令人费解。尽管黑洞吞噬所有的物质并且将其碾成一团,它仍然是空空如也。黑洞是一个非常神秘的物体,看起来它非常的可怕,但是它却对于研究宇宙的形成以及进程研究非常有意义。


约翰·惠勒,也就是于1967年创造“黑洞”这个词的人,把这个词恰如其分地写在了他1999年自传的封面上。惠勒说,黑洞告诉我们,“空间可以像一张纸那样坍缩至一个无限小的点,时间电可以像吹熄火苗那样湮灭,而那些不可侵犯的、亘古不变的物理定律,也可以荡然无存”。

《一的法则》关于奇点的描述:黑洞是一个点,在奇点的周围一切地物质都已经成功地与创造者合一。这个一个灵性状态的物理复合体。

黑洞所有的质量都处于其中心一个无穷的小点上,科学家称为“奇点”,奇点周围有很大一块黑暗区域,那就是黑洞的尺寸,是由它所产生的引力大小来衡量的。离黑洞很远的时候,光可以像往常那样自由穿梭,照亮它途经的天空。靠近黑洞后引力变得越来越大,最终即使跑得像光那样快也无法逃离黑洞的引力,这就是为什么奇点四周有那么大一块黑暗区域的原因。

我对黑洞现象的领悟:

通俗得表达,“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宇宙是多样性的,不断得创造,然而同时又在不断地毁灭(重新创造)。犹如太阳不断得给出光和热,令到地球衍生出如此多物种的生命体,然而在黑洞的区域,也可以将所有的物质吸收殆尽包括光。

真理就蕴含在宇宙的万事万物中,宇宙一直在告诉人们,什么是“无常”,什么是“相对”,什么是“平衡”,什么是“合一”。如果我们能看懂悟透,就不会因为暂时眼前的困难活得纠结痛苦了。

我们将会明了:

“失败”,是一种暂时的发生;

“死亡”,是另一种“重生”;

“结束”,是其他的“开始”;

“变化”,就是宇宙的“永恒”;

我们必须顺着宇宙的规律而活,如果到了所谓死亡的那天,要成为“合一”的天使。将生命中所有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成功失败,都进入“黑洞”,完全合一,然后再进入另一个光的维度里。

黑暗是有着神秘而无穷的能量,阴与阳都是在对方强大的能量中成长,同生共存,周而复始!这也是太极之理。

所以生命中所有经历的人和事都是在做功课,关于如何明了生命意义的功课。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上班:朝九晚五还好,整天看老板颜色,听领导安排,固定资产,涨不过房价 创业:风餐露宿,未来不确定,但是有充分的自由...
    青楼爱小生阅读 161评论 0 0
  • 我们有多少的朋友、密友:两肋插刀,随叫随到... 也都还是有很多时刻,忍住,四处张望希望有什么可以变为援助。 每个...
    祈心luu阅读 199评论 0 0
  • 1 青春真如一辆呼啸而过的列车,我们会在某一个站台相遇,随即又天各一方。 后来,我们会在一个城市里静听雨声,怀念那...
    遇见思君阅读 1,040评论 14 22
  • NO1:《花样年华》 NO2:《三傻大闹宝莱坞》 NO3:《一树梨花压海棠》 NO4:《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
    三岁喜欢钱阅读 267评论 0 1
  • “一、真题分析及规律探寻” (一)命题方式—材料作文为主,话题作文、命题作文为辅 纵观历年国考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写...
    芊然阅读 66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