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到大学,近二十年的学习生涯中,我非常幸运地遇见了两位优秀且风格迥异的语文老师。他们的授课风格太过精彩,有些生动的画面令我历历记忆常如新。
首先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侯方,他上课的形式是“随意”的,甚至是随机的,我们并不是从第一篇课文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而是会根据“天气情况”,跳跃着学习。有一次语文课上,突然下起鹅毛大雪,同学们兴奋急了,一个个扭着脖子,争先恐后地把脑袋探向窗外。女孩子露出憧憬的目光,男孩子搓搓小手,盘算着下课打雪仗的小心思。侯老师说:同学们,打开课本,今天我们改学《沁园春.雪》,让我们一起在雪天里大声朗诵《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教室里一阵阵琅琅读书声,我坐在窗边,微微斜睨,一副气势长虹的雪景图,裹夹着凛冽的东风,冲进热气腾腾的空气中。顿时让人心生清凉,豁然开朗。多年以后,当时场景仍在我的脑海里回放,这是一节浪漫的课堂。
侯老师要求我们大量阅读课外书,相对的降低教材学习的分量。他会把多篇课文压缩在一节课讲完。用挤出来的时间,为我们读国内外的优秀读物。有时候,侯老师会故意不告诉我们文章的题目,让我们根据内容,自己起题目。每个同学都目不转睛,雀雀欲试,想要成为那个最快猜到题目的幸运儿。长期的训练,使得我们自拟的题目,甚至比真实的题目还要好。
为了鼓励我们写作,侯老师准备了非常精致的笔记本,作为整个班级的“读书日记本”。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目标读物。完成阅读后,在笔记本上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并将笔记本传给下一位开启阅读的同学。侯老师对课外读物的重视程度,将他与其他的小学老师区分开来。强调课外,弱化课内,这本身就会引来同学校语文老师的质疑,连一个孩子都能感觉到别的老师对他的质疑,更何况是他自己。宁愿特立独行也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内心一定是个坚韧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