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牛人学写作:面对陌生话题,如何高效收集素材

你中文专业毕业,当了几年的家庭主妇,重归职场刚刚加入一家职场内容的社群运营公司,突然让你写一篇职场类的文章,你怎么上手?

你平时就是一个对吃没太留意的人,现在加入一个作美食专栏的公号,要求你1天内,写一篇推荐文,你上哪儿找素材?

比如今天一位朋友问,可以写一篇情感婚姻类的文章吗?我想可以试试,于是开始在头脑中搜索,有一点思路的引子,具体的却还无头绪,接下来怎么办好呢?

最近结合写作练习,不断重温陈鸣老师的写作课。其中有一讲,就是告诉我们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陌生话题,收集素材的方法。

01 什么是素材,素材从哪里来

陈鸣老师说,首先要明确素材是什么。

我想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把素材理解成记满名人名言、励志故事的小本子,或者高考前背熟的那些不断套用的万能案例。

立意是文章的大脑,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那素材就是文章的血肉。没有血肉的文章就是一具骷髅。有血肉,但不鲜活,文章就是一具僵尸。

总结两条:

第一  现实生活中积累和搜集到,一切可以支持文章结构的原始材料都是素材。包括却不限于知识、观点、道理、语言、数据、事例等。

来源可能是看到的、听来的、经历的;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你的我的他的。

第二 素材需要长期积累,定期整理,内化成自己鲜活的一部分。

02 面对陌生话题,有效应对的方法和工具

第一  找索引,深阅读

这里的索引是指有很多人参与过的评价体系,而不是直接的引用、拿来,所以才说“拿着名人名言小本子写出来的,经常是僵尸型的文章”。

比如豆瓣、知乎,期刊论文库。而百度、谷歌就不能算是索引,它缺少一道被人筛选的过程。

作家马伯庸曾分享过,很多素材枯燥,那如何有效阅读资料进而产生好的创意呢?

他推荐了苏东坡的“八面受敌读书法”,即带着明确的方向去多读几遍。古时候,大概是从经典书籍的深入阅读中,去获得启示。比如苏东坡读《汉书》,第一遍读政治,第二遍读人物,第三遍读官制、兵法等。马伯庸总结,反复看资料,带着问题阅读或许就能找到灵感。

第二 找线人,行家,知情者

我觉得可以说是找行家,找离事情本质最近的人了解情况。也就是在某个领域里呆了很久的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初学写作者,总是愿意写兴趣爱好、本专业的内容。

陈鸣老师说,灵感不是等来的,是张嘴问来的

高晓松说过一句话:“什么叫大数据?我做音乐这么多年,我就是大数据,你问我音乐的事情,我门儿清。” 他这句话就非常清楚地指出了线人的作用

第三 找先例

这是一种不得已时可偶尔采用的一种应急方法。记住,是不得已哦。

具体做法,就是把以前人们写过的关于这个话题的文章找出来,选出里面最有代表性的3到5篇,总结提炼他们的观点,作对比。

拿《避免运动损伤》这个话题举例子,你可以找出3篇最权威的、或者是流传最广的文章。

然后你的文章就变成这样:

关于避免运动损伤,曾经有A、B、C 3个观点特别受到关注,他们分别认为如何如何。

A侧重强调的是,B观点强调的是,C观点强调的是。

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共同点是什么。

最后输出你的对比结论。

找先例的方法,实际上是把别人的素材变成自己的,记住千万不要变成抄袭。能否写出新意,写出额外增加的价值,在于你的对比角度。

总结:带着问题和目标,通过有筛选的索引,找到素材并深入阅读思考,同时向线人行家请教,不得已时才用先例法。

03 素材是长期的积累

从以上,特别要注意,不要抄袭,不要直接用名人警句太生硬。“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要选择长远的路径。

自从开始练习写作,已经有意识的至少每天收集一条素材,目前已经到第84天。从身边小事、小情绪小感受、电影电视、反思回忆……素材无处不在。

待改进:

第一 及时记录、定期整理。

第二 刻意使用,才能得心应手。

作家从来不特意去搜集素材。作家只有生活在这种素材中才行。作家在这种素材中生活,思考,痛苦,欢乐,参与大大小小的事件。

人生处处是素材。慢下来,品一品,这些素材就会抽象为你生命画卷的一点色彩。(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花季的姑娘,都很期待爱情,而且都只是纯粹的想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无关金钱。但小林不一样,小林也期待爱情,但她的理...
    伍六柒阅读 3,638评论 9 3
  • 今天继续来写听课笔记。 以前学武志红的心理学专栏,他给“宅”的人建议是,参与到现实世界中来。他引用过罗素的一句话话...
    来是春初阅读 1,729评论 0 1
  • 前看过一些关于标题怎么定的文章,一条一条列出来的都是精华啊,看完都很受用,看了大家写的我也觉得,嗯,666啊,原来...
    彭小兰兰兰阅读 3,449评论 0 0
  • 文/博土 昨晚喝到凌晨三点,三场,最后以小龙虾结束。还好没有喝醉。 今天八点赶车,上海到北京的距离,就是一部《勇闯...
    博土阅读 98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