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岚岚2018.6.23.晚随笔

前天侄女高考分638一出来,全家为侄女选学校之事炸开了锅,弟弟和弟媳针对孩子未来就业和名校争论激烈...

相信每个有高考孩子的父母无论高分低分都在为孩子的未来绞尽脑汁,思前想后选择学校。真可谓是可伶天下父母心啊

孩子和父母对名牌高校的钟情,着实让人感动。然而,这并不见得是清醒的态度,是明智的选择。

大学的学习是以自学为主,只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上档次低一点儿的大学实际水平不见得比上名校的毕业生差。

至于将来的发展,究竟哪个学校的毕业生更好一些或差一些,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还很难预料。

上顶尖的名牌学校,不见得个个成材;上其他的学校,也不见得在事业上就不能成功,关键还在孩子自己。

现实生活中,非毕业于顶尖名牌学校的成功者,屡见不鲜。执著地追求名牌大学,看中的无非是“名校效应”,将来好找工作或找到好的工作。

其实,“名校效应”的“有效期”是有限的,一般只是在初次就业时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作为择业的“敲门砖”。但“名校效应”不能一辈子当饭吃。

就业之后,能不能被留用、被重用或提升,关键还是看实力。如果实力不成,连现职也不能胜任,名校文凭也救不了你,该淘汰还是要淘汰的,没商量。

盲目追求名牌大学反映社会心态的浮躁。目前的现实是,读了名牌大学的,仍然有找不到理想工作的,甚至有些读了研究生的,仍然不知道干什么。这是无法逃避的。

明智的态度应该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经过努力能够考入名牌大学,当然是皆大欢喜,自然不该放弃

从我的孩子和我身边朋友孩子给我的体会是:适合孩子的大学才是最好的大学。社会对高校毕业生评价、选择的标准是“实力”,而不是“外衣”。

2018.6.23. 晚 岚岚留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