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三个一 9.8

【每日一词】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形容虚心求教。

        有一次,魏国一个叫孔圉的官员不幸去世了。

       在他死后,魏国国君赐给他一个“文”的谥号,这件事被孔子的弟子子贡听到了。

       子贡也是卫国人,他找到孔子对他说:“老师,孔圉的学问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有学问的人还有很多,卫王为什么赐给孔圉‘文’的谥号呢?”

       孔子面带微笑地说道:“孔圉非常勤奋,聪明又好学上进,而且不管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她都会非常谦虚的请教,一点儿也不因这而感到羞耻,这是他很难得的地方,因此,他才被卫王赐为‘文’。”

       “原来是这样,”子贡恍然大悟,“我以后一定要向他学习!”


 悟:有不懂的地方要向别人求教,这样才能解答自己的疑惑,向人求教并不羞耻,相反,腹中空空才应该感到惭愧。

【每日一句】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意思是:书就像药一样,阅读得法,可以医治愚蠢的毛病。刘向是位大学者,也是位大编辑家。他出身名门,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的四世孙,当过很接近皇帝的辅政官僚,但他一辈子的主要工作不是做官,而是当编辑、读书。


【每日一读】

 杜鹃(节选)

       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

       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时又被认为薄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zhí zhú];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爱的象征。这爱的象征似乎已经成为了民族的感情。  

       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  

       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  

       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而残忍。  

       杜鹃是不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产卵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雏鹃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且比母莺还大。鹃雏孵化出来之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它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育。莺受鹃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还大的鹃雏;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泪的情景。  

       想到了这些实际,便觉得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者的标本了。然而,杜鹃不能任其咎。杜鹃就只是杜鹃,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

                                     (选自《郭沫若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