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父母都有“孩子越长大越不好管”的困惑,而且还发现自己越来越不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于是有的父母就会趁着孩子不在的时候偷看孩子的日记,以至于练就出一批“聪明”的孩子,他们会在日记里写一些假话,专门留给有着“偷窥癖”的父母看。
那么,孩子每天都在想些什么呢?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孩子与父母的隔阂越来越深呢?除了本身存在的年龄差距之外,社会阅历不同也会导致亲子间看待事物的方法不同,然而最主要的还是父母总是以自身的思维方式去猜测孩子,并未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这样一来,即使孩子向父母表达了自身的想法,父母也不一定能够真正理解。
宁远今年12岁,上小学五年级,平时学习不用功,成绩一直都在班里处于中下等水平。一天,宁远的舅舅来家里做客,大人们聊天时,突然谈起了宁远明年就要考初中的问题,便问:“宁远,学习成绩怎么样啊?考上耀华中学有没有问题啊?”
宁远假装看电视看得入神,回避着舅舅的问话。
妈妈说:“嘿,别说重点中学了,我就怕他连普通中学都考不上。成绩一直都在中下游,天天除了看电视就是玩游戏,哪知道学习啊?! ”“要是总是这样的成绩,考上好中学难度是挺大的!要不然像你大健哥一样,报一个篮球培训班,然后以体育生的渠道被海河中学提前录取,怎么样?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就找你大健哥来帮你。”舅舅建议道。
宁远听后喜形于色,立即对妈妈说:“妈,舅舅的提议不错,我看行!”
“你能行吗?你大健哥可是从小就爱好篮球的!”妈妈疑惑地问。
“有什么不行的?我可以抓紧练习啊!舅舅不也说了,可以让大健哥来帮我的嘛,而且我也挺喜欢打篮球的啊!上次体育课,我们班男生比赛投篮,我连中了六个球呢!”宁远得意地说。
妈妈见宁远下定了决心,就说等晚上爸爸回家和他商量一下。爸爸回来看到宁远这么兴高采烈地说着怎么三步上篮,怎么防守,而且还承诺说会好好学习文化课,就答应了宁远学篮球的事,还专门给他请了一位篮球教练。
于是,宁远一边上学,一边利用课余时间练习打篮球。两个多月后的一天,宁远突然对妈妈说:“妈,我不想练篮球了,您看咱家的经济条件也不是多好,一直请教练得花多少钱啊,我看还是算了吧!”
妈妈听了宁远的话,一头雾水:“这孩子当初那么信誓旦旦地说要打篮球,怎么这又不打了呢?”
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他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孩子的话没有傻话,生活中一些家长由于不了解孩子,或缺少耐心细致的观察分析,常会不知不觉中了孩子的“圈套”。案例中的宁远,他开始很乐意打篮球,可在练了两个多月的篮球后,突然决定“为家分忧”,不再打球了,果真是这样吗?并不是的!宁远的妈妈如果仔细倾听并分析宁远的话,就会明白:当初,他想要打篮球,是觉得自己学习不好,而通过体育生的方式就可以进入好的中学。可是在练习了两个多月后,他又发现,要想成为达标的体育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于是他又退缩了。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他就说替家里的经济状况着想,还是不练球了。其实,他的话外音是“我不想白白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