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力-16 | 别再无效练习了,这样练让你事半功倍

今天继续阅读《认知天性》,对于检索练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哪种练习的效果更好?

检索练习是强化所学的一种方法。但怎样的检索练习效果更好呢?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研究人员在加州一所学校做了一个实验研究。实验对象是这个学校的棒球队,实验内容是这支棒球队的击打技能学习。研究人员将参加实验的队员分为两组,分别用不同的练习方式,测试哪种练习方式的效果更好。


(二)为什么这样练效果更好?

棒球运动中最难的技能应该算是击打技能了,因为棒球飞行速度很快,击球手必须在球从投出至到达的电光火石之间完成判断到瞄准到挥棒到击球的一系列动作,而且球被投出来的角度、力度、轨迹、速度等参数不同,意味着击球手应采取不同的击打方式,而且同样要在电光火石之间做出准确的选择并击出。这些技能必须深深地刻在击球手的记忆中,并且能瞬间调用。如果击球手还要花时间思考用什么方式击打棒球,那球早就飞走了。

研究人员安排第一组实验对象用传统的方式训练,也就是:第一种击球动作按15次x3组的的规则训练,相当于每种动作的训练问题是45次。等这种动作的全部训练组练完再练另一种动作的全部训练组。而对于第二组实验对象,研究人员的安排是:在全部45次投球中,各种球路随机出现,对于击球手来说,他们对每一次投出的球都无法提前知道是哪一种球路。与第一组相比,第二组的训练相对来说难度更大,学习效果看起来也没有第一组的效果好。

上面这样的训练安排按每周训练两次,总共训练了六周。六周结束后,研究人员对两组实验对象进行了学习效果评估,发现第二组的击球表现明显好于第一组。

通过这项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首先,让练习增加一些难度,让人们做更多的努力,启用有间隔的、穿插安排的、多样化的练习,让表面上的成果来得慢一些,虽然这样做在当下会让人觉得收效不明显,但在之后却可以让学习成果更牢固、更准确,而且更持久。

其次,我们在判断什么学习方法最适合自己的时候,通常会做出错误的决定,会受到自以为精通的错觉的影响。就像第一组的队员,他们在不断重复的训练之下,感觉自己对每一种球路都非常熟练了,远远地好于第二组在训练时的表现。但容易被第一组忽视的是:现实的比赛,球路是随机出现的,不像训练时那么有规律。而考虑这一容易被忽视的点,恰恰是第二组重点突破的。第二组在训练中提高了瞬间检索出技能以应对随机出现的球路的技能,所以当他们面对真实的比赛时更能从容应对。


(三)如何迁移应用到你的学习?

这个实验对于我们在的学习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因为现实中的考试,试卷中的各类问题也是随机出现的,就像棒球场上随机出现的球路。平时做惯专项训练的学生就像这个实验中的第一组队员,日常作业完成得很漂亮,但考试表现却不佳。因此,不管是开展教学的老师,还是自己学习的考生,如果想让学习效果更好,都可以考虑将安排的练习调整成有间隔的、穿插的、多样化的样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