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以下3件事,你就可以在与他人争论时更从容

 

        生活中和工作中人们总会遇见与他人就某事的观点不一致,于是就展开各种摆事实讲道理,相互傻逼。与他人意见不一致进而产生争论这件事的本质是认为别人的观点不对,试图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认知是错的或者是思考不严谨,理由不充分,推理过程有缺陷。 而大多数时候争论的双方即使相互掐的你死我活,到最后的结局依然是争论双方更加坚信自己的观点,毫无妥协之意。当与他人观点不一致而产生争论时如果你明白以下3件事则可以自然更从容。

1、人性与生俱来的习惯性防卫心理

      习惯性防卫。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学现象。是指当人们感觉到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的时候,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和他干!这时候,我们的习惯性防卫就产生了。人在潜意识里都是不希望把自己的思考缺陷暴露出来的。而心理学的另一个理论——基本归因偏差理论告诉我们,当错误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人们倾向于是外界的原因导致的,而同样的错误发生在别人身上时人们会把原因归结为是这个人本身的问题。举个栗子:如果自己做生意失败了,人们倾向与找一对外界的理由,诸如,经济环境下行,行业不景气,合作伙伴不诚信。。。而如果是别人做生意失败了,人们会认为是这个人缺乏能力、管理不善。。。看吧,当观点不一致时,即使是你是正确的,这时候对方也很容易把自己的问题归因为环境所致,认为是你不了解他的处境,并在内心中笃定自己是对的,从而更无法接受你的观点。因此,在与他人产生争论时千万不要试图通过硬碰硬的据理力争达到目的。因为如果一旦你激起了对方的习惯性防卫,最后的结果距离目标原来越远。

2、观点天生具有局限性

        生活中留意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时候即使在同一时间看到同样的情景,人们的反应和看法都有很大差异。这个差异是如何产生的呢?要了解这个原因,首先需要了解大脑从事实或信息得出观点的过程:事实——大脑解读-——假设——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大脑在解读时会受到事实了解不全面、不准确及过往经验限制的影响,最后得出不同的假设。也就是说争论的双方都有可能因为大脑里的错误假设而得出错误观点,而不自知。就如同你给计算机输入了错误的信息,尽管计算机的程序再正确也得不出正确的结果。因此,观点生来就是有局限性的,即使推理过程正确,也难以保证自己的观点一定正确。

3、无论看起来多么荒谬的现象,背后都有一定的道理存在

        西方人杜撰的英雄——超人,是会飞的,中国神话中的神仙也是会飞的,可他们的姿势很不一样,超人是趴着飞的,神仙是站着飞的······为什么呢?即便是杜撰出来的人物,在飞的时候也要符合一定的科学原理,所以,超人趴着飞是有道理的,因为那个姿势可以减少空气阻力······中国的神仙站着飞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在那些神仙被杜撰出来的年代里,人们的认知中还没有“空气阻力”这个概念。所以用今天的眼光望过去,就显得有点。缺心眼儿。因此在与他人观点不一致时需要明白,存在一定有他的合理性。至少是在对方那个处境下可能有其合理性。

       既然我们明白了在与人有不同意见可能是自己或对方的习惯性防卫和认知偏差导致了彼此的观点难以相融,又或许自己的观点也有错误的可能。因此我们需要在于他人有不同意见时带着同理心倾听对方的意见,然后再予以回应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最重要的是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更接近真相。










333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一名大三计算机学院的学生,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感觉到很迷茫,生活很空虚,不知道以后的自己会成为什么样子...
    Littlewo阅读 2,900评论 4 1
  • 再见已是三年后。 两盏清茶,街角闲坐,相顾无言。 来时的路上他在想,见了面会怎样呢,那个家伙,会不会像个小孩子一样...
    A你不懂的孤单阅读 1,261评论 0 0
  • 2017年7月19日,我们已经有五年没见了,未来还有几十年,我们都不会再见了。你在我记忆里还是明媚的少年模样,这...
    防风小女子阅读 1,612评论 0 1
  • 1,大象无形 一块墙壁的破损,地面的影子,一处残痕!把目光从外形的概念中解放出来,完全是表现质地的美! 2,小到极...
    唐森取经阅读 2,79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