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日记【第677篇】:《真人#60》


所以,若要做真人,需要掌握回归内在的妙法。很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些了解的人会知道:在古代,每位文人都会让生活保持一定程度的“内向性”。

他们每天都会静坐、默想、内观,甚而每隔一段时间还会“闭关”。

这种将注意力放在自己内在的生活方式就像人累了需要睡觉一样,它是对生命规律的基本尊重和顺应。其实睡眠,就是一种无意识的静坐。

朱熹主张:半日静坐,半日读书。并说:“如此三年,无有不进者,尝验之一两月便不同,学者不做此功夫,虚过一生殊可惜。”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日常喜爱静坐,年近九十岁仍文思泉涌,不仅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词,还记下了自己修习静坐的心得。他在《戏遣老怀》诗中写道:“已迫九龄身愈健,熟视万卷眼犹明。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浮沉宦海几十年,晚年生性淡泊,常常静坐修身,年过七十岁仍耳聪目明。从他的《静坐》诗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他静坐的要领、静坐的感受和静坐的效果:“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饮似醇醪,又为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苏轼,一生在宦海中浮沉,仍能保持旷达乐观的积极心态,享年近古稀。他每天天刚亮,就会立即起身,盘腿而坐。他常说:“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

曾国藩,静坐养性是他的“修法十二课”之一。每天不限什么时间,都要拿出一定时间来静坐养生,体悟隐现的仁义之心,正襟危坐,凝然镇定,如同宝鼎一般沉稳。

静坐,是乔布斯每日必行的一件事,贯彻终身。静坐,对乔布斯来说,更多的是直觉的学习,感知的学习。有记者曾经问乔布斯,苹果是怎样通过市场调研做出非凡的产品的呢?乔布斯回答,苹果不做市场调研,只是依照直觉做取舍,那个对的产品,就在那里。这就是直觉的力量。大多数静坐的人,都会谈及到静坐会产生准确的直觉。

无需师父,无需双盘,无需深呼吸,无需念经念咒,你只需找个最舒服的姿势坐下来,真正的、静静的,坐下来,坐上一段时间。

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念头如狂蜂般飞舞,越是刚开始学习静坐的人,越是如此。可是没关系,不用非要跟自己作对,非要让自己瞬间无念,让那念头飞舞,你只需观照自己最自然的呼吸,观照着它,静静坐着,就好!

静坐,剥离开附着包裹其上的种种文化蕴涵、宗教意味后,它的本质,是帮助我们,将心从纷扰洪流中,收摄回来。最终因智慧的洞见,而带来生命品质的提升,以及遇见光明澄澈的自己。

静坐,是当下这个时段,应被寻回的一种“内向性”的生活方式。


特别提醒:

1.本小诗纯属虚构,我不一定是我,你不一定是你,他不一定是他!

2.本文收费阅读,每篇打赏1元起,包年150元,包月20元,你的打赏,让我看起来你很美很美、很帅很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