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务人员规避自身职业风险的思考

财务工作,表面上看似光鲜,实则暗藏危机。金税四期到来,税局监管越来越严格。中小企业普遍账务,税务处理不规范。

在这样严峻的大背景下,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规避自身职业风险,走好自己的职业路径呢,以下是我结合自身经验,学习的一些思考,分享给大家。

一,财务职业风险之“源”:法律风险意识。

作为一名财务人员,我们在提升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主动提升法律意识,知道风险责任范围。

以下为大家整理出的与财务工作有关的几种罪名:

1. 虚报注册资本

2. 虚假出资,抽逃出资

3. 妨害清算

4. 虚假破产

5. 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

6. 逃税

7. 抗税

8. 逃避追缴欠税

9. 骗取出口退税

10.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

11. 虚开发票

12. 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以上内容是法律上明确禁止不能触碰的行为底线。法律在界定相关责任时,分三种情况处理:

1.被迫:留足证据可以免责。

2.主动:不进监狱天理不容。

3.无意识:无知者无畏,无知犯罪不免责。

因此,在工作中,法律底线千万不能触碰,同时在工作中留好各种证据,这也是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

二,财务职业风险之“缘”:找靠谱工作

面试求职时,主动避开高危公司,才是明智的做法。

不靠谱公司通常有以下特征:

1. 老板人品有问题

2. 老板风险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

3. 从事的业务不合法或者游走于不合法的边缘

4. 两套账或多套账,试图逃税

5. 进货无票,还有购买发票行为

6. 存在大量销售不开票且未报税行为

7. 库存账面严重不符

有以上特征的公司建议在面试求职环节主动淘汰。以免为自己以后的职业道路埋雷。

三,财务职业风险之“业”:会计核算

记账的依据是真实发生的业务。只有发票并不能证明事实全部,在工作中,要养成完善证据链的意识。

对于某些特殊业务,没有发票可以按真实业务记账,但是无票的支出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要调整。没有发票没有错误,因为没票花心思去买发票就有问题了。

四,财务职业风险之“财”:资金管理风险

中小企业普遍的问题,内控流程不完善,付款单凭老板一句话,事后难举证。不管合规与否,事事都照老板的要求办事,责任需要自己扛的。

因此工作中,相关的付款,报销单据签字一定要让领导签好,自己在工作中谨记:饭要多吃,话要少说,字不能乱签。

五,财务职业风险之“税”:税务风险

从事财务工作的都知道,税务办税实名制,你办的事你负责,离职一定记得换名,不换名后患无穷。

六,财务职业风险之“防”:凡事留一手,关键能保命

1. 入职有交接,以前账务不要动,交接资料永保留。

交接后发现问题记得书面汇报,留下证据证明与自己无关。

2.  与钱有关的事留一手,让别人多签字、自己少签字、无关的不签字、没事别帮忙。

3. 离职也交接,后面责任永无关,交接资料要书面签字保存。                      a.公司信息化系统除名,操作权限全消。

b.税务系统出名,单位不配合离职30日内申诉。                                                c.交接清单签字,从此法律责任撇清。

总结下来,财务人员职业风险防范的根本在于:持续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增强法律风险意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