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我的人生经历了两次大的跨界。
第一次跨界是大学毕业后,从事与国贸专业毫不相干的舞蹈培训。
第二次跨界是毕业十年后,进入写作领域。
这两次跨界都成功了。
其实在沉沉浮浮的这些年,掩藏在大跨界之后,我还进行了非常多的小跨界。
从一个大学没有完整看完一本书的人,到在图书馆泡了3年,看了200多本书;
从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画画的人,到学会素描;
从只会摆POSE的臭美,到学会摄影,给朋友们拍了无数写真;
从一个大学挂了科的学渣,到考取教资,自考汉语言……
身边的人总是会感叹:为什么你啥都一学就会?
今天我就大方公布一下我的宝藏秘籍。
跨界能力,顾名思义就是指,从一个领域跨到另外一个领域的能力。
为什么要跨界?
在我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兴趣使然,或是新开发的爱好,或是从小的梦想;二是生活需要,主业不稳定或者无法长久地支撑生活。
正在进行跨界或者跨界成功的人们,有一种称呼叫“斜杠青年”。
然而很多人有成为“斜杠青年”的想法,却没有成为“斜杠青年”的能力,也就是野心配不上能力。
其实跨界是有方法的,这个方法只有跨界成功的人才会知道,一般人不愿意分享。
我之所以能坦坦荡荡地写这篇文章,是因为,跨界需要的不仅仅是方法,且每一个人适合跨界的领域是不一样的。
我就姑且把跨界粗暴地分为:初级跨界和高级跨界。
初级跨界是指完全出自兴趣,不在乎是否变现;高级跨界就是指成功变现的跨界。
当然两者并没有高低之别,有的人根本不屑用自己的爱好赚钱,他只在乎自己做到没有。
然这两者虽没有高低之别,却有上下承接的关系,你务必先达到初级跨界再来谈高级跨界。
一、初级跨界公式:兴趣+学习力
打算跨界的同仁,脑袋里也许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接下来应该跨到哪里去,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地筹谋了好一阵,仍旧没有结果,而市面上很多跨界陷阱到最后都是骗你口袋的钱。
如此以往,想跨不敢跨成了常态,一直在试探边缘蹉跎时光。
就我的跨界经验而言,我所有大小的跨界都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所以我也十分建议大家从自己的兴趣着手。
那没有兴趣怎么办?主业就累得不行了,哪有心情去发展兴趣爱好?最大的兴趣就是刷抖音看剧,这能跨界吗?
还真能,生而为人,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兴趣,只是大多数人不敢去想把兴趣渐渐变成专业。
喜欢刷抖音,那你总有关注自己特别喜欢的领域吧,爱看美食,爱看美妆,爱看钓鱼,爱看韩剧……即使是这些,你细想,真的没可能成为你的专业领域吗?
所以当你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那就先试试自己喜欢什么,这是最直接最简单的切入口。
再来说学习力,所以说,光靠兴趣是不够的。
有多少人对待兴趣是3分钟热度?再感兴趣的事,过了热乎劲就没下文了,没有继续钻研的动力。
之所以会这样,正是因为缺少学习力,因为不确定继续下去自己会不会变得更好,因为害怕继续下去也是浪费时间,所以干脆停止。
这就是因为不懂得给自己创造成就感,也没有摸清楚学习规律。
二、科学发展自己的兴趣
当你察觉到自己兴趣的苗头时,一定不要放过它。
一个人在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状态是不一样的,你要敏锐地感知到:这个玩意儿,我喜欢,我无论如何得试试。
我到现在还记得在2009年读大学的时候,第一次看到舞台上表演流行舞,我的全身跟触电了一样,眼睛都看直了,满脑袋想着:“这是个什么舞蹈?怎么那么好看?怎么那么酷!”
于是,就开始了我的舞蹈求学之路,那种感觉就是八头牛都拉不住,砸锅卖铁也得去学。
当然那时候我很穷,家里也不可能支持我一个国贸大学生不务正业。
所以我那时候软磨硬泡地蹭了不少课,学费也只交得起200块的月卡,为了不浪费这两百块,除了上课外,我每天都在寝室练习(还摔坏了寝室唯一的镜子),利用暑假在教学楼的公共舞室练基本功(没空调没风扇镜子也是破的)。
兴趣来了的时候根本就不觉得辛苦,只想每天变得更好一点,只想快些跳得像老师一样。
为什么要强调科学发展兴趣爱好呢?这里“科学”的意思是:不要急着大手笔投入成本,不要一股脑发热报个长期课程,妄想着一步登天。
发展兴趣不能盲目,你需要做充分的了解,需要进行足够的试探,在确认自己大概率能够坚持的情况下再慢慢投入学习成本,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你浪费时间和金钱。
比如说,像我一开始学习舞蹈,没有听那些招生的,报年卡报个教练班几千块,因为我只有好好尝试过后,知道练舞的难处和辛苦之后,才能确认我是否愿意坚持下去。
那有没有可能不花钱自学成才呢?毕竟我们想要跨界就是因为经济不好嘛。
我只能说,自学成才不是没有可能的,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各种教程都搜得到,如果你有足够的自觉自律,且天赋异禀,是能够入门的。
但你务必有绝对充足的时间,还要有面对长时间投入,但看不到进步的抗打击心理。
我在开始尝试写作的时候,也是先去网上找电子书啊一些博主的教程来学习,找了非常多,但是网络上的知识非常零散不系统,且时代发展迅速,前人总结的一些经验很可能已经被这个时代甩在屁股后面。
自学的知识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还需要你有强大的筛选能力,而一个领域小白通常无法分辨一个专业知识的专业度。
这就很容易导致费了老大劲,还是走了弯路。
我的建议是,可以试探性做一些投入,比如我就是先花了几百块报了齐帆齐老师的月度写作营,这个投入几乎当月就在简书赚回来了。
而经过这一个月的学习,我了解了现在各大网络平台写作的现状和一些基本技巧,也链接到了一些厉害的人物,这些获得都是远远超过我的这几百块成本投入的。
在此之后,我才放开手脚报了齐老师的年度写作营。
所以试探性地投入在发展兴趣时是一种工具,这个工具确保我们既能不走弯路地接触专业知识,又能通过短期的适应,来判断我们是否能在这条道上走到黑。
三、培养学习力
“学习”这件事,似乎是读书的时候一直强调的事情,而我们成年之后,很多人意识不到,强大的学习力能够给人生带来巨大的影响。
那是不是小时候学习成绩好的人才会具有学习力呢?那从小成绩不好的人怎么办?
小时候学习好,这是一个不错的学习基础,但是因为我们的应试教育,所以这个“学习好”更多地意味着“考试好”。
考试好的人,说明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专注力都不错,且有一套自己的应试方法。
我们所说的“学习力”,是包含但是大于这些能力的。
有的同仁,虽然考试不好,但是动手能力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能够百分百地专注,且愿意持续钻研。
所以脱离了校园环境之后,我们应该怎样来培养学习力呢?
我在这里给大家一个公式:学习力=专注力+方法
无论你想学什么,一定要让自己拥有专注力。
回想一下,你有没有过那种“心流状态”,就是当你完全专注在一件事情上面的时候,那种忘我的,根本感觉不到时间流逝的时候。
你可能会说,刷抖音和玩游戏的时候,确实如此。
你看,人只要在自己非常感兴趣的领域,出现专注力是很平常的,根本不需要努力培养。
但我们现在讨论一下,对一个事情感兴趣就一定会出现“心流状态”吗?或者,怎样保持对待一件事的“心流状态”?
我现在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是处于“心流状态”,饭都懒得吃,怕打断我的思维。
但我纯粹是因为爱写作吗?为爱发电?
没这么简单的,有很多因素促成我此刻的专注,比如我写这篇文章的价值,它能够让读者学到东西,这篇文章有了阅读量之后,就会有点赞收益,而我因为写了这篇文章又梳理了一遍自己的经验,之后我写的每一篇像这样的干货文,又可以汇成一本工具书,帮助到更多人,我也可以从中获得收益回报。
你看,不仅仅是兴趣使然,而是这一系列的想法和前景,以及成就感,滋养了我的专注投入。
所以我们在兴趣之外,还要赋予兴趣更多的意义,让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越多越好。
再来讲一讲“方法”这个部分。
我学习的事物大致分为两类:书本类和技术类。
书本类的学习:比如参加教资考试,参加汉语言自考这样的,依据考试分数来判定我学习成果的一类。
像这样的学习,其实比我们初高中参加的期中期末考要简单得多,因为有很多投机取巧的办法。市面上非常多的达人总结,有很多的机构孜孜不倦地研究“出题人意图”和往期考卷规律。
那些30天通过考试甚至15天通过考试的大有人在。
很多的成人考试,你只要刷题就可以拿到不少分数了,再根据一些机构给出的常考大题考前勤快背一背,一般都是可以通过的。
那如果你跟我说,我就是不想背,我一点苦都不想吃,能不能通过?
谁想背那些枯燥的话术呢?谁不是考完就把这些抛到脑后呢?没有人背书是快乐的,如果十天半个月的辛苦都受不了,那你还是不要尝试任何成人考试了。
技术类学习:就是需要学+练结合的这一类,比如我学习的舞蹈、绘画、摄影,包括写作都是。
技术类的学习,不想走弯路,就是一定要有科学正确的“学”,再加上绝对投入的“练”,两者缺一不可。
有听过“一万小时”理论吗?任何的事情只要你的练习时长达到一万小时,基本你就走入专业大门了。
但是这个一万小时并不是指,你一定要纯粹地处于学习状态去练,而是你可以边输出边学习。
像我在学完一个月的舞蹈之后,就已经很大胆地去教其他学弟学妹了,虽然我只能教一点点皮毛,但是教学带给我的压力是巨大的,我需要迫使自己进步,我也会进步得更快。
写作也是,我并没有在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作家之后再来输出我的经验和观点,而是边写边输出,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分享给别人,有多少就写多少嘛,这样“学+练+教”形成了一个十分完美的闭环。
四、高级跨界:跨界变现
作为一个两度成功实现高级跨界的人,我想说的是:当兴趣积累到足够变成职业的时候,你会面临很多专业之外的难题。
拿舞蹈来说,我需要从一个爱跳舞的人转变到一个会教舞的人,这个跨度根本不亚于,从一个领域到另外一个领域。
会跳舞的人不见得会教,而会教的跳得不一定厉害。
所以能够支撑你继续走下去的原因就不再仅仅是兴趣了,你需要更复杂的成就感,你需要看到这件事的变现潜力,你还需要重新出发继续学习。
我当时苦恼于自己的教学能力,一度打算放弃教舞,因为非常痛苦。
一直以来,大家对于我的舞蹈都是夸赞的,一个小白到学会跳舞,再到成为让人惊叹的高手,这个过程都是被鼓励的。
可是当我面临要用这个爱好变现的时候,我遇到了很多打击,有在课堂上因为不满意直接走人的学员,有不认可我的招聘者,有直接指着我数落的家长,各种质疑的声音都让我备受打击。
但是我还是坚持下来了,我也意识到“跳”和“教”是两回事,我需要从头开始学习“教”的方法,于是我考了很多的教师证,向很多资深的教师请教,有时间就去外地进修。
这里的意思是,当你觉得自己已经足够专业的时候,往往需要空杯心态,因为变现意味着迎合市场需求,你的专业能力再好,无法契合市场是行不通的。
这里同样我再给出变现的公式:专业+营销。
不论是什么变现,都少不了自我营销,你可能会想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嘛,我只要专注提升自己的能力就好了,干嘛要用力吆喝。
这个观念该过时了,信息时代的特点就是,大家干什么都没有等待的耐心,人们往往通过短时间来鉴定你值不值得投资,一传十十传百,没有营销能力是在市场站不住脚跟的,所以一定要学会包装自己,善于放大自己的才华,你至少要让愿意推荐你的人知道怎么推荐你吧。
在我们能够实现高级跨界之前,请务必踏踏实实的精进自己的专业能力,哪怕在已经实现了高级跨界之后,我们还是要在专业这条路上持续奋力,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骄傲自大。
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但必须脚踏实地,步步为营。
学会跨界,则天地皆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