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什么?大概是时间吧。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每一秒的累积,组成了我们的生命。可是我们再怎么用力的仔细的回忆已走完的生命历程,都难以详细忆起自己做了什么,难免感叹一句“时间都去哪儿了”。若是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做过什么、能做什么,那该是件多好的事。
柳比歇夫就是一个这样了不起的人。暂且搁置他的其他成就不谈,单他坚持“时间统计法”56年,就已经甩开普通大众N条街。但柳比歇夫此举也引来众多反感和怀疑。56年,柳比歇夫的生活和它的蹉跎曲折,可以一年年甚至一天天的复制,简直可以一小时一小时的回顾。不管世事如何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他对时间的记录和他对计划的坚决执行。他有自己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一生的奋斗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他把自己的未来、才华和希望,所有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通通拿出来孤注一掷。很多人认为他的生活犹如苦行僧,完全失去生活的乐趣。作者格拉宁在附录有这样一段叙述,讲他收到一些这样的读者来信——“这太可怕了,一个令人恶心的典型,难以容忍!”“当然,这是一个绝无仅有的人,可是上帝保佑,可别让我也这样生活。”而现在也有很多人评论说“过于投入,完全没必要。”
这兴许是价值观的冲突吧。有人并不认可如此严苛自律的一生,认为人生就该及时行乐、随性而为。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智慧。在有些人看来是苦行僧一般生活着的柳比歇夫,他一生始终忠于他青年时代的选择,忠于自己的爱好和理想。他自己认为自己是幸福的。我想这就已经是足够的。他不期待别人的赞扬,他学会了自己对自己做出公正的评价。
但我想人的一生最佳的状态就是自己对自己做出评价吧,你是你自己最高的审判者。幸福与否永远只能是主观的感受,不亏待自己,不强求别人。